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现实背景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1-14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一、创新点 | 第14页 |
二、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工会建设与员工稳定性:文献综述 | 第15-30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一、员工及员工稳定性 | 第15页 |
二、离职及离职倾向 | 第15-16页 |
三、工会及工会建设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7-28页 |
一、影响员工稳定性的个人因素 | 第18-20页 |
二、影响员工稳定性的企业因素 | 第20-22页 |
三、影响员工稳定性的社会因素 | 第22-23页 |
四、工会建设对企业的影响 | 第23-28页 |
第三节 简要评述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工会建设与员工稳定性的发展及现状 | 第30-41页 |
第一节 全国工会建设概况 | 第30-33页 |
第二节 浙江省工会建设概况 | 第33-37页 |
第三节 全国员工稳定性总体现状 | 第37-38页 |
第四节 浙江省员工稳定性总体现状 | 第38-40页 |
第五节 工会建设与员工稳定性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工会建设对员工稳定性影响的作用机制 | 第41-45页 |
第一节 Price-Mueller (2000)模型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和谐劳动关系在工会建设和员工稳定性的中介作用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理论模型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工会建设对员工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45-62页 |
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| 第45-48页 |
一、数据来源 | 第45页 |
二、描述性分析 | 第45-48页 |
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界定 | 第48-49页 |
一、被解释变量 | 第48页 |
二、解释变量 | 第48-49页 |
三、控制变量 | 第49页 |
第三节 模型设定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实证分析 | 第50-62页 |
一、相关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二、多重共线性 | 第51-52页 |
三、内生性检验 | 第52页 |
四、多元逻辑回归分析 | 第52-55页 |
五、稳健性检验 | 第55-62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62-66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62页 |
第二节 对工会建设相关制度的建议 | 第62-66页 |
一、劳动合同是保证员工队伍稳定的硬指标 | 第63页 |
二、工时制度利于培养员工积极性 | 第63-64页 |
三、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增强软实力 | 第64页 |
四、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| 第70-74页 |
附录2 问卷中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题目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