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9-27页 |
第一节 有偏技术进步的已有研究梳理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能源回弹效应的已有研究梳理 | 第21-25页 |
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评价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工业部门现状分析 | 第27-35页 |
第一节 能源消费现状及比较分析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技术进步现状及比较分析 | 第30-35页 |
第四章 有偏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:理论模型构建 | 第35-39页 |
第一节 要素替代弹性指数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有偏技术进步和能源回弹效应测算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理论模型构建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有偏技术进步与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:实证检验 | 第39-55页 |
第一节 计量模型设定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数据选取及说明 | 第40-44页 |
第三节 有偏技术进步和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结果分析 | 第44-49页 |
第四节 有偏技术进步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作用分析 | 第49-55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政策建议 | 第56-5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