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7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1.2 教育游戏整体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教育游戏的实践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3 教育游戏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3页 |
2.1 自主学习 | 第17页 |
2.2 心流理论 | 第17-19页 |
2.3 RSTR/SS-DA模型 | 第19-22页 |
2.3.1 从心流体验到游戏空间 | 第20-21页 |
2.3.2 SS-DA/RSTR架构 | 第21-22页 |
2.3.3 SSDA模型对教育游戏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| 第2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教育游戏设计流程 | 第23-54页 |
3.1 本研究中教育游戏设计流程的适用范围 | 第23-25页 |
3.1.1 可以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 | 第23页 |
3.1.2 教育游戏适用于程序性知识 | 第23-24页 |
3.1.3 程序性知识需要教育游戏来辅助教学 | 第24-25页 |
3.2 教育游戏设计流程概述 | 第25-26页 |
3.2.1 从教学目标到游戏任务 | 第25-26页 |
3.2.2 SSDA整合教育游戏设计 | 第26页 |
3.2.3 输出教育游戏开发文档 | 第26页 |
3.3 教育游戏任务设计 | 第26-30页 |
3.3.1 确定教学目标 | 第27页 |
3.3.2 教育游戏原型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3.3 教学目标的调和 | 第28-30页 |
3.4 教育游戏任务分析与整合 | 第30-40页 |
3.4.1 游戏任务分解 | 第30-34页 |
3.4.2 游戏任务递进 | 第34-38页 |
3.4.3 游戏任务排列与组合 | 第38-40页 |
3.5 SSDA整合教育游戏设计 | 第40-52页 |
3.5.1 压力整合设计 | 第41-44页 |
3.5.2 悬念整合设计 | 第44-45页 |
3.5.3 决策整合设计 | 第45-49页 |
3.5.4 成就整合设计 | 第49-52页 |
3.6 输出游戏开发文档 | 第52-53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4章 教育游戏设计案例 | 第54-76页 |
4.1 案例一 | 第54-65页 |
4.1.1 第一步: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游戏任务 | 第54-61页 |
4.1.2 第二步:SSDA整合游戏设计 | 第61-63页 |
4.1.3 第三步:输出游戏开发文档 | 第63-65页 |
4.2 案例二 | 第65-75页 |
4.2.1 第一步: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游戏任务 | 第65-71页 |
4.2.2 第二步:SSDA整合游戏设计 | 第71-74页 |
4.2.3 第三步:输出游戏开发文档 | 第74-7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教育游戏案例开发与实践 | 第76-94页 |
5.1 教育游戏案例开发 | 第76-87页 |
5.1.1 开发环境概述 | 第76-77页 |
5.1.2 开发过程与技术实现 | 第77-86页 |
5.1.3 游戏发布 | 第86-87页 |
5.2 教育游戏案例应用与分析 | 第87-90页 |
5.2.1 教学实验设计 | 第87-88页 |
5.2.2 “速度时间公式”的教学实验 | 第88-90页 |
5.3 “速度时间公式”问卷调查分析 | 第90-93页 |
5.3.1 调查问卷 | 第90-91页 |
5.3.2 调查问卷分析 | 第91-9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6章 总结 | 第94-95页 |
6.1 研究中的创新点 | 第94页 |
6.2 研究中的不足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7页 |
附录 | 第97-10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 | 第108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