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

高中地理教材图像整合与开发研究--以人教版必修—“地球上的大气”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引言第8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提出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问题及目标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问题第9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法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内容分析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访谈法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综述第10-13页
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3-15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“教材”概念界定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“图像”概念界定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“整合与开发”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教材“表层系统”与“图像系统”理论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图像传播学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三维目标体系第14-15页
第3章 教材图像使用现状第15-23页
    3.1 图像分类惯例与新分类方法的探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于表现形式的图像分类惯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组合形式的图像分类惯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分类方法间的关系与图像性质的梳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基于图像性质的深化分类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3.2 “地球上的大气”一章图像的师生反馈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教师反馈情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学生反馈情况第20页
    3.3 “地球上的大气”一章图像系统的优缺点分析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图像系统的优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图像系统的不足第22-23页
第4章 教材图像系统整合与开发的原则与方法第23-33页
    4.1 寻找契合教材图像的原则与步骤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寻找契合教材图像的原则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扣紧课程标准,确定核心图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围绕三维目标,发现主要图像第24-25页
    4.2 教材图像的整合原则与步骤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教材图像的整合原则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合互补图像,补充完整知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配置外延文字,逐渐知识团块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实现图像衔接,实现内容响应第26-27页
    4.3 教材图像的开发原则与不同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材图像的开发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图像的修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图像的转换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图像的更替第29-30页
    4.4 明确图像驱动的课堂过程的步骤第30-31页
    4.5 教材图像的运用注意事项第31-33页
第5章 图像驱动式的“大气受热过程”教学设计实例第33-38页
    5.1 契合图像的寻找第33页
    5.2 教材图像的整合第33-34页
    5.3 教材图像的开发第34-35页
    5.4 课堂过程的步骤设计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图像导入课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图像分析难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图像提高能力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图像升华思想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图像小结知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图像练习巩固第37-38页
结语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致谢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古代思想专题内容的教学问题与对策
下一篇:南京市六合区改进薄弱高中办学实践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