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前言 | 第7-9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状况综述 | 第7-8页 |
三、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专题内容的教学问题与成因分析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专题主要内容与教育价值 | 第9-12页 |
一、中国古代思想专题的课程内容 | 第9-11页 |
二、中国古代思想专题内容的教育价值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| 第12-15页 |
一、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专题内容联系缺失的教学安排 | 第13-14页 |
三、着眼于记忆的浅层次教学要求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| 第15-17页 |
一、中国古代思想专题的学习要求较高 | 第15-16页 |
二、学生对传统思想的内容不感兴趣 | 第16页 |
三、教师没有储备传统思想的素养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代中理解其思想主张的特点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中认识“百家争鸣”的教学案例 | 第17-19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17-18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18-19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19页 |
第二节 联系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说明儒学正统地位的教学案例 | 第19-20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19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19-20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20页 |
第三节 从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认识进步思潮的教学案例 | 第20-22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20-21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21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 从阶级立场分析儒家和法家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| 第22-24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22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22-23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从成长环境和经历分析李贽的“离经叛道”主张 | 第24-26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24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24-26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26页 |
第三节 以角色代入引导学生分析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一、教学意图 | 第26-27页 |
二、教学片断展示 | 第27页 |
三、教学说明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专题进行总结 | 第28-33页 |
第一节 梳理专题现象的发展线索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比较专题现象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评价专题现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| 第30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