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论文

反胶束萃取法从大豆豆渣分离萃取蛋白及油脂的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前言第8-1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8页
    1.2 大豆豆渣及其开发利用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豆豆渣简介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大豆油脂的开发利用价值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大豆蛋白的开发利用价值第9页
    1.3 提取大豆蛋白和油脂的研究进展第9-10页
    1.4 反胶束萃取法分离技术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反胶束萃取概念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反胶束体系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反胶束溶液萃取蛋白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反胶束萃取法同时萃取分离蛋白油脂的研究进展第12-13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-15页
第二章 萃取豆渣蛋白和油脂反胶束萃取体系的选取第15-2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5页
    2.2 材料设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料试剂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16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大豆豆渣成分的测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反胶束溶液的配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卡尔费休法测定反胶束体系中水分的W0值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反胶束萃取大豆豆渣蛋白前萃率的计算第17页
    2.4 反胶束萃取法从豆渣萃取蛋白和油脂的工艺流程图第17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讨论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大豆豆渣基本成分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蛋白质浓度分析的标准曲线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溶剂助溶剂的选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DTAC同反胶束体系的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DTAC反胶体系萃取豆渣蛋白的实验第21页
    2.6 结论第21-22页
第三章 DTAC反胶束体系萃取豆渣蛋白和油脂前萃工艺研究第22-3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3.2 材料设备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原料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
    3.3 前萃工艺流程第23页
    3.4 实验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DTAC浓度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W0值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样品加入量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萃取时间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KCl浓度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增溶水pH值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温度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正交实验设计反胶束DTAC体系前萃豆渣蛋白工艺的优化第25页
    3.5 结果与讨论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DTAC浓度对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 讨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W0值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的结果 讨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豆渣粉加入量对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讨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萃取时间对豆渣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讨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KCl浓度对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 讨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增溶水pH值对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 讨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7 温度对蛋白前萃率影响的结果讨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8 DTAC反胶束体系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豆渣蛋白工艺结果 讨论第30-32页
    3.6 结论第32-33页
第四章 DTAC反胶束体系萃取豆渣蛋白和油脂后萃工艺研究第33-4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4.2 材料设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料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33-34页
    4.3 后萃工艺流程第34页
    4.4 实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反胶束体系萃取豆渣蛋白后萃率的计算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后萃时间对豆渣蛋白后萃率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后萃水相pH值对豆渣蛋白后萃率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KCl浓度对豆渣蛋白后萃率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温度对豆渣蛋白后萃率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响应面实验设计豆渣蛋白后萃工艺优化第35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讨论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后萃时间对豆渣蛋白后萃率影响的结果讨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后萃水相pH值对豆渣蛋白后萃率影响结果 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KCl浓度对豆渣蛋白后萃率影响的结果 讨论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温度对豆渣蛋白后萃率影响的结果讨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响应面实验设计后萃优化工艺的结果讨论第38-40页
    4.6 结论第40-41页
第五章 结论建议第41-43页
    5.1 研究总结第41-42页
    5.2 建议与展望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改变调制方式对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
下一篇:铣刀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