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1-15页 |
1.1.1 员工工作投入的研究及其意义 | 第11页 |
1.1.2 上级支持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其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关系 | 第11-12页 |
1.1.3 多层线性模型在管理研究领域的应用 | 第12-14页 |
1.1.4 积极情绪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、内容 | 第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2 文献回顾 | 第18-28页 |
2.1 工作投入研究综述 | 第18-21页 |
2.1.1 工作投入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2.1.2 工作投入的相关实证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1.2.1 工作投入的前因变量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1.2.2 工作投入的结果变量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2 员工感知到的上级支持行为的研究综述 | 第21-24页 |
2.2.1 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2.2.2 上级支持感的维度及测量 | 第22页 |
2.2.3 上级支持感的相关实证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2.3.1 上级支持感的前因变量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3.2 上级支持感的结果变量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3 积极情绪研究综述 | 第24-26页 |
2.3.1 积极情绪概念的来源及定义 | 第24-25页 |
2.3.2 积极情绪的功能 | 第25-26页 |
2.3.2.1 积极情绪促进个体的认知 | 第25页 |
2.3.2.2 积极情绪塑造个体资源 | 第25-26页 |
2.3.3 积极情绪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| 第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3 概念模型及假设 | 第28-32页 |
3.1 以往研究不足 | 第28页 |
3.2 概念模型的提出 | 第28-29页 |
3.2.1 情感事件理论概述 | 第28-29页 |
3.2.2 本研究的概念模型 | 第29页 |
3.3 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9-31页 |
3.3.1 上级支持行为、积极情绪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3.3.2 团队支持氛围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 问卷设计及预调研 | 第32-36页 |
4.1 调研问卷的设计 | 第32页 |
4.2 预调研过程 | 第32-35页 |
4.2.1 预调研样本选择 | 第32-33页 |
4.2.2 上级支持行为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.2.1 数据检验 | 第33页 |
4.2.2.2 探索性因子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.2.3 因子命名 | 第35页 |
4.2.3 初测信度分析 | 第3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5 正式施测及结果分析 | 第36-49页 |
5.1 样本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| 第36-38页 |
5.1.1 样本说明 | 第36页 |
5.1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6-38页 |
5.2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| 第38-42页 |
5.2.1 初始模型 | 第38-39页 |
5.2.2 修正模型 | 第39-41页 |
5.2.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3 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跨层调节效应的检验 | 第42-46页 |
5.3.1 单向方差分析(零模型) | 第42-43页 |
5.3.2 协方差模型 | 第43-44页 |
5.3.3 随机系数模型 | 第44页 |
5.3.4 情境模型 | 第44-45页 |
5.3.4.1 第二层斜率项为固定效应的情境模型 | 第44-45页 |
5.3.4.2 第二层斜率项为随机效应的情境模型 | 第45页 |
5.3.5 完整模型 | 第45-46页 |
5.4 积极情绪的多层级中介效应检验 | 第46-4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6 研究结果讨论与总结 | 第49-53页 |
6.1 结果讨论 | 第49-50页 |
6.1.1 上级支持行为、积极情绪和员工工作投入关系探讨 | 第49页 |
6.1.2 团队支持氛围的跨层作用探讨 | 第49-50页 |
6.1.3 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探讨 | 第50页 |
6.2 研究意义 | 第50-51页 |
6.2.1 理论意义 | 第50页 |
6.2.2 实践意义 | 第50-51页 |
6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