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问题提出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结构安排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5-28页 |
2.1 创业导向 | 第15-20页 |
2.1.1 创业导向内涵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2 创业导向概念维度 | 第16-18页 |
2.1.3 创业导向的测量 | 第18-20页 |
2.2 社会创业导向 | 第20-23页 |
2.2.1 社会创业 | 第20-21页 |
2.2.2 社会创业导向概念维度 | 第21-22页 |
2.2.3 社会创业导向的测量 | 第22-23页 |
2.3 社会创业导向作用效果 | 第23-26页 |
2.3.1 基于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3.2 创业导向的作用效果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3.3 社会创业导向的作用效果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28-38页 |
3.1 社会创业导向概念维度研究设计 | 第28-30页 |
3.1.1 样本选择 | 第28-29页 |
3.1.2 访谈设计 | 第29页 |
3.1.3 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 社会创业导向作用效果研究设计 | 第30-37页 |
3.2.1 样本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2.2 问卷设计和变量选取 | 第31-34页 |
3.2.3 理论框架和假设提出 | 第34-37页 |
3.2.4 分析方法 | 第3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会创业导向概念维度构建 | 第38-45页 |
4.1 访谈基本情况 | 第38页 |
4.2 模块分析 | 第38-43页 |
4.2.1 资源拓展维度 | 第38-40页 |
4.2.2 社会引领维度 | 第40-42页 |
4.2.3 互惠协同维度 | 第42-43页 |
4.3 比较与讨论 | 第43-45页 |
5 企业社会创业导向作用效果实证分析 | 第45-65页 |
5.1 有效样本特征 | 第45-47页 |
5.1.1 样本企业特征 | 第45页 |
5.1.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| 第45-46页 |
5.1.3 变量基本特征 | 第46-47页 |
5.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| 第47-50页 |
5.2.1 信度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2.2 效度分析 | 第48-50页 |
5.2.3 小结 | 第50页 |
5.3 企业社会创业导向作用效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3.1 相关性分析 | 第50页 |
5.3.2 回归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4 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分析 | 第52-62页 |
5.4.1 组织环境评价 | 第52-53页 |
5.4.2 基于组织内部环境的回归分析 | 第53-61页 |
5.4.3 小结 | 第61-62页 |
5.5 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5.1 行业竞争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5.2 政府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5.3 小结 | 第64-65页 |
6 研究结论和展望 | 第65-7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5-69页 |
6.1.1 社会创业导向是一个三维度整合的概念体系 | 第65页 |
6.1.2 社会创业导向具有积极作用效果 | 第65-66页 |
6.1.3 组织内部环境影响社会创业导向的作用形式 | 第66-67页 |
6.1.4 组织外部环境调节社会创业导向的作用程度 | 第67-69页 |
6.2 对策建议 | 第69-70页 |
6.2.1 充分发挥社会创业导向不同维度的作用效果 | 第69页 |
6.2.2 有机组合社会创业导向不同维度,发挥整合效应 | 第69-70页 |
6.2.3 依据内部环境选择社会创业导向战略和控制实施程度 | 第70页 |
6.2.4 有效利用外部环境的积极调节作用 | 第70页 |
6.3 研究创新点 | 第70-71页 |
6.4 局限和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4.1 局限和不足 | 第71页 |
6.4.2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附录一 访谈提纲 | 第79-80页 |
附录二 调查问卷 | 第80-8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82-83页 |
导师简介 | 第83-84页 |
获得成果目录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