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1 国外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现状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石窟艺术形象 | 第16-25页 |
2.1 石窟艺术形象的类别 | 第16-20页 |
2.2 石窟艺术形象的价值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2.1 价值分析 | 第21页 |
2.2.2 特征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3 石窟艺术形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0页 |
3.1 “图式-修正”理论在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运用 | 第25-28页 |
3.2 固有艺术形象再创造的意义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| 第30-43页 |
4.1 石窟艺术形象的传承与创新 | 第30-31页 |
4.2 案例一 | 第31-37页 |
4.2.1 异样结合(一)教学设计 | 第31-37页 |
4.2.1.1 学习者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2.1.2 教学目标 | 第32-33页 |
4.2.1.3 学习任务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2.1.4 教学策略选择与决策 | 第34-35页 |
4.2.1.5 教学组织形式 | 第35-36页 |
4.2.1.6 教学媒体选择 | 第36页 |
4.2.1.7 教学评价 | 第36-37页 |
4.3 案例二 | 第37-40页 |
4.3.1 异样结合(二)教学设计 | 第37-40页 |
4.3.1.1 学习者分析 | 第37页 |
4.3.1.2 教学目标 | 第37-38页 |
4.3.1.3 教学任务分析 | 第38页 |
4.3.1.4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决策 | 第38页 |
4.3.1.5 教学组织形式 | 第38-39页 |
4.3.1.6 教学媒体的选择 | 第39页 |
4.3.1.7 教学评价 | 第39-40页 |
4.4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教学成果 | 第40-4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| 第43-48页 |
5.1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的教学经验总结 | 第43-44页 |
5.2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对初中生创造力的培养 | 第44-45页 |
5.3 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| 第45-47页 |
5.4 石窟艺术形象再创造的界限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附录一:异样结合(一)教学设计 | 第49-53页 |
附录二:异样结合(二)教学设计 | 第53-56页 |
附录三:课堂教学实录 | 第56-67页 |
附录四:学生作业随选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数据集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