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眼动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视频播客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社会存在感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认知负荷第13-15页
2 文献综述第15-27页
    2.1 网络学习中视频播客相关研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网络学习中视频播客的学习效果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与其他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视频播客对学习者的影响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学习者对视频播客态度和知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学习者在视频播客学习中的策略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的相关研究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与社会存在感的关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满意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注意分配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文献总结第24页
    2.4 理论基础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社会存在感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认知负荷理论第25-27页
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7-30页
    3.1 问题提出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研究总体设计第28页
    3.3 研究假设第28-30页
4 研究方法第30-34页
    4.1 被试第30页
    4.2 实验仪器第30页
    4.3 实验材料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视频播客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测量工具第31-32页
    4.4 实验程序第32-33页
    4.6 统计方法第33-34页
5 结果第34-46页
    5.1 年龄的组间差异第34页
    5.2 先前知识的组间差异第34页
    5.3 学习效果的协方差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再认测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迁移测验第35-36页
    5.4 社会存在感的方差分析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5.5 认知负荷的方差分析结果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认知负荷问卷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从眼动数据分析认知负荷第38-40页
    5.6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的眼动数据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注意分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眨眼持续时间的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5.7 被试对视频播客学习的反馈意见分析第42-46页
6 讨论第46-50页
    6.1 视频播客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6.2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的社会存在感程度第46-47页
    6.3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产生的认知负荷大小第47-48页
    6.4 有PPT教师教学形式的视频播客的注意分配和认知过程第48页
    6.5 不足与展望第48-49页
    6.6 对教学的启示第49-50页
7 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7页
附录第57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的研究--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
下一篇: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