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序章 | 第15-32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5-18页 |
二、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8-24页 |
三、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 | 第24-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四、论文框架图 | 第31-32页 |
第一章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日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 | 第32-87页 |
第一节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美术教育的先行研究 | 第32-56页 |
一、中国先行研究之量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二、中国先行研究之质性分析 | 第34-56页 |
第二节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日本美术教育的先行研究 | 第56-75页 |
一、日本先行研究之量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二、日本先行研究之质性分析 | 第58-71页 |
三、中日先行研究异同点之比较分析 | 第71-75页 |
第三节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中日美学研究 | 第75-86页 |
一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| 第75-80页 |
二、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| 第80-85页 |
三、以工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| 第85-8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二章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日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 | 第87-154页 |
第一节 中日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与法令 | 第87-95页 |
一、从政策的实施中反映我国的文化战略 | 第87-92页 |
二、日本近代以来教育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| 第92-95页 |
第二节 中日美术课程标准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| 第95-104页 |
一、梳理中国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| 第95-100页 |
二、梳理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图画工作·美术科的相关内容 | 第100-104页 |
第三节 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 | 第104-131页 |
一、选取的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概况 | 第104-105页 |
二、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说明 | 第105-107页 |
三、梳理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| 第107-122页 |
四、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课例比较 | 第122-126页 |
五、中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量性与质性比较 | 第126-131页 |
第四节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日本中小学美术课程 | 第131-153页 |
一、以传统文化核心的日本中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| 第135-147页 |
二、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日本中小学美术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| 第147-1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3-154页 |
第三章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| 第154-176页 |
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整体概况说明 | 第154-156页 |
一、问卷调查的概况与目的 | 第154-155页 |
二、问卷调查的内容 | 第155页 |
三、学生与教师问卷调查的范围与概况 | 第155-156页 |
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分析及结论 | 第156-175页 |
一、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156-166页 |
二、教师访谈问题的具体内容 | 第166-172页 |
三、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结论 | 第172-17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5-176页 |
第四章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编制的理论研究 | 第176-199页 |
第一节 西方教育理论与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美术课程理论研究 | 第176-189页 |
一、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与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美术课程研究 | 第176-183页 |
二、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与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美术课程研究 | 第183-189页 |
第二节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编制思路 | 第189-198页 |
一、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理论框架背景 | 第189-190页 |
二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编制的四要素 | 第190-19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98-199页 |
第五章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| 第199-260页 |
第一节 中国水墨画创意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| 第199-210页 |
一、前言部分 | 第199-200页 |
案例一《飞天笑》 | 第200-204页 |
案例二《水墨肖像》 | 第204-207页 |
案例三《一碗江山》 | 第207-210页 |
第二节 工艺美术创意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| 第210-245页 |
案例一《掌中的宇宙——陶瓷》 | 第210-220页 |
案例二《千变万化的剪纸世界》 | 第220-231页 |
案例三《妙手巧编?韵味盘扣》 | 第231-240页 |
案例四《自然根果材料的百变造型》 | 第240-245页 |
第三节 以“中国元素”为核心的创意绘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| 第245-258页 |
一、课程设计缘起 | 第245-247页 |
案例一《戏曲人物——刀马蛋》 | 第247-252页 |
案例二《妙趣横生的中式建筑》 | 第252-25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8-260页 |
结章向“全球共同利益”理念转变的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教育 | 第260-269页 |
第一节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美术教育的愿景 | 第260-266页 |
一、向“全球共同利益”理论转变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力量 | 第260-261页 |
二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挑战 | 第261-262页 |
三、与公共教育空间链接?共创的传统文化教育 | 第262-263页 |
四、在未来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真正渗透德育目标 | 第263-264页 |
五、跨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构建意义 | 第264-265页 |
六、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中“人文底蕴”的跨学科教育 | 第265-266页 |
七、结语 | 第266页 |
第二节 研究总结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266-269页 |
一、研究成效 | 第266-267页 |
二、研究局限 | 第267页 |
三、未来的研究方向 | 第267-2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9-277页 |
附录1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| 第277-282页 |
附录2 陶瓷鉴赏学习单 | 第282-289页 |
附录3 剪纸微课程的教材以及学习单 | 第289-300页 |
附录4 中国传统纹样学习单 | 第300-301页 |
附录5 日本传统纹样学习单 | 第301-302页 |
附录6 日本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网站 | 第302-30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成果 | 第303-305页 |
后记 | 第305-3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