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马来西亚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知度的调查研究--以马来西亚彭亨大学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文化符号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文化符号的相关研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中国文化符号的相关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流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创新之处第15-17页
第一章 马来西亚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知情况的调查第17-27页
    一、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调查目的及调查对象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二、调查的结果与统计第18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华裔大学生的认知结果及统计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非华裔大学生的认知结果及统计第22-27页
第二章 华裔及非华裔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知情况的对比第27-37页
    一、华裔大学生的认知情况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华裔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知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华裔大学生主要认知渠道第28-30页
    二、非华裔大学生的认知情况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非华裔大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知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非华裔大学生主要认知渠道第31-33页
    三、华裔及非华裔大学生认知异同比较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认知程度相近的文化符号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认知差距较大的文化符号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认知渠道比较第35-37页
第三章 面向马来西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建议第37-44页
    一、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的原则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隐性传播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柔性传播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对比性传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针对性传播第38-40页
    二、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的方法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健全文化交流机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借助汉语教学第41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附录第47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现代汉语反预期标记“没成想”研究
下一篇: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纠错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