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

新课改背景下湖南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性研究--以龙山县里耶民族中学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现状评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特色、创新之处第16-18页
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新课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村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适应与适应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适应性第19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和视角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多元智能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建构主义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文化一个人视角第21-22页
3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现状第22-35页
    3.1 研究对象选择缘由第22页
    3.2 教师适应性的调查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查目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调查对象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调查方式第23页
    3.3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结果分析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里耶民族中学地理教师基本情况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对新课改的整体认识情况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对新目标的适应情况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对新评价的适应情况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对新教材的适应情况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对新教法的适应情况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分析第33-35页
4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存在不适应的成因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4.1 教师自身的因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情感上对新课改的关注还不足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教师在教学中压力大,精力不足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学校层面的因素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地理课程资源匮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学校不合理的评价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4.3 教育政策方面的因素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材的编排偏离农村实际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会考制度带来的竞争压力第40-41页
5 提升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适应性的对策建议第41-47页
    5.1 关注教师在新课改中的情感第41页
    5.2 重视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第41-42页
    5.3 正确认识新课改与地理会考关系第42-43页
    5.4 建立多层次学习共同体第43-44页
    5.5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第44页
    5.6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供支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地方教育部门领导思想上要重视新课改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加大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加强地理课外课程资源的建设第45页
    5.7 进一步完善新教材第45-47页
6 结束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2页
附录一第52-56页
附录二第56-57页
附录三第57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湖南省体育高考生术科考试考前焦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分析
下一篇:从比较视角看城市中学艺术生历史教学--以长沙市十九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