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现状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

摘要第11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1 绪论第14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数字鸿沟的由来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教育领域中的数字鸿沟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设计及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设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8-20页
2 文献综述第20-36页
    2.1 数字鸿沟研究的基本情况第20-22页
    2.2 教育数字鸿沟的内涵第22-26页
    2.3 教育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教育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第30-32页
    2.4 教育数字鸿沟的测量指标第32-36页
3 教育数字鸿沟测量指标框架的构建第36-41页
    3.1 测量指标框架的设计思路第36页
    3.2 测量指标框架的构建第36-41页
4 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第41-79页
    4.1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样本的选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研究工具的设计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43-44页
    4.2 学校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第4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训现状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状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.学校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结论第55-57页
    4.3 教师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师教育数字鸿沟的基本结构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教师教育数字鸿沟与其基本情况关系的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教师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4.4 学生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第6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家庭信息化环境现状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学校信息化环境现状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现状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学生教育数字鸿沟现状研究结论第76-79页
5 我国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及策略研究第79-91页
    5.1 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79-83页
    5.2 教育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5.3 缩小教育数字鸿沟的对策第84-91页
6 结论第91-95页
    6.1 研究总结与研究成果第91-94页
    6.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8页
附录第98-107页
致谢第107页

论文共1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海企业年金的运营机制研究
下一篇: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与仿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