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行走系统论文--悬挂论文

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与仿真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主动悬架技术发展趋势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7-18页
第二章 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18-30页
    2.1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路面频域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路面时域模型第20-23页
    2.3 悬架系统建模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二自由度主动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四自由度主动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6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1/4 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30-47页
    3.1 线性二次型最优LQR控制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3.2 主动悬架能控性与能观性第31-33页
    3.3 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3.4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控制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第35-40页
    3.5 Matlab/Simulink建模仿真及结果分析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时域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频域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 1/2 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47-69页
    4.1 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48-54页
    4.2 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概述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论域伸缩因子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设计第58-60页
    4.3 Matlab/Simulink仿真建模分析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糊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变论域模糊控制仿真及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4.4 两种控制策略效果对比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69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4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教育数字鸿沟现状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
下一篇:基于事故重建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对行人保护效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