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国公司年报翻译报告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任务描述 | 第11-13页 |
1.1 原文简介 | 第11页 |
1.2 选择该类文本的理由 | 第11-12页 |
1.3 实践目的与意义 | 第12页 |
1.4 翻译报告的主要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译前准备 | 第13-17页 |
2.1 翻译文本的确立 | 第13页 |
2.2 运用工具的准备 | 第13-14页 |
2.3 翻译理论和策略的选择 | 第14-15页 |
2.4 任务计划的制定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| 第17-19页 |
3.1 原文的理解 | 第17页 |
3.2 译文的组织 | 第17-18页 |
3.3 译后校对 | 第18-19页 |
第四章 公司年报翻译的理论指导模型 | 第19-26页 |
4.1 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4.1.1 重新语境化理论 | 第19-22页 |
4.1.2 语言顺应论 | 第22-24页 |
4.2 公司年报翻译的重新语境化顺应模型 | 第24-26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 | 第26-32页 |
5.1 文本维度分析 | 第26-28页 |
5.1.1 词汇层面 | 第26页 |
5.1.2 句子层面 | 第26-27页 |
5.1.3 语篇层面 | 第27-28页 |
5.2 话语维度分析 | 第28-29页 |
5.2.1 语言风格层面 | 第28-29页 |
5.2.2 宏观图式层面 | 第29页 |
5.3 社会维度分析 | 第29-32页 |
5.3.1 专业文化层面 | 第29-30页 |
5.3.2 政治经济环境层面 | 第30-32页 |
第六章 公司年报的重新语境化顺应翻译技巧 | 第32-45页 |
6.1 文本维度 | 第32-41页 |
6.1.1 词汇层面 | 第32-35页 |
6.1.1.1 零翻译 | 第32-33页 |
6.1.1.2 增词法 | 第33页 |
6.1.1.3 词性转换 | 第33-34页 |
6.1.1.4 重复法 | 第34页 |
6.1.1.5 正反、反正译法 | 第34-35页 |
6.1.2 句子层面 | 第35-39页 |
6.1.2.1 顺序法 | 第35-36页 |
6.1.2.2 逆序法 | 第36页 |
6.1.2.3 拆译与缩译 | 第36-37页 |
6.1.2.4 视角转移 | 第37-39页 |
6.1.2.5 综合法 | 第39页 |
6.1.3 语篇层面 | 第39-41页 |
6.1.3.1 衔接 | 第39-40页 |
6.1.3.2 连贯 | 第40-41页 |
6.2 话语维度 | 第41-42页 |
6.2.1 语言风格层面 | 第41页 |
6.2.2 宏观图式层面 | 第41-42页 |
6.3 社会维度 | 第42-45页 |
6.3.1 专业文化层面 | 第42-43页 |
6.3.2 政治经济环境层面 | 第43-45页 |
第七章 公司年报翻译重新语境化的顺应原则 | 第45-46页 |
第八章 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1 原文 | 第50-85页 |
附录2 译文 | 第85-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8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
附件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