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2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2.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5-23页 |
2.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2.1.1 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2.1.2 银行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2.1 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2.2.2 银行绩效管理 | 第18页 |
2.2.3 平衡计分卡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2.3 文献综述评价 | 第19-20页 |
2.4.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4.1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与优势 | 第20-21页 |
2.4.2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剖析 | 第23-33页 |
3.1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介绍 | 第23-24页 |
3.2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绩效管理现状 | 第24-26页 |
3.3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3.3.1 绩效指标未充分体现银行总体战略目标 | 第27页 |
3.3.2 绩效管理方法过于简单 | 第27-28页 |
3.3.3 没有充分体现银行的发展潜力 | 第28页 |
3.3.4 绩效管理指标设计不严谨 | 第28-29页 |
3.3.5 绩效管理中内部管理指标难以量化 | 第29页 |
3.4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5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建立BSC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5.1 建立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5.2 建立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1-33页 |
4.上海银行苏州分行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| 第33-52页 |
4.1 战略地图的绘制 | 第33-36页 |
4.1.1 明确战略目标 | 第34页 |
4.1.2 设计BSC绩效管理体系指标的原则 | 第34-36页 |
4.2 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 | 第36-39页 |
4.2.1 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2.2 客户维度指标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2.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| 第38页 |
4.2.4 学习维度指标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3 绩效指标权重的设定 | 第39-45页 |
4.3.1 层次分析法简介 | 第40-41页 |
4.3.2 指标权重的赋值 | 第41-45页 |
4.4 战略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 | 第45-47页 |
4.4.1 绩效实施 | 第45-46页 |
4.4.2 绩效评价 | 第46-47页 |
4.4.3 绩效反馈 | 第47页 |
4.5 上海银行苏州分行BSC系统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| 第47-51页 |
4.5.1 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| 第48页 |
4.5.2 组织建设的保障措施 | 第48-50页 |
4.5.3 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| 第50-51页 |
4.6 BSC系统实施的预期效果 | 第51-52页 |
5.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5.1 本文研究的结论 | 第52-53页 |
5.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