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对象、研究方法与本文框架 | 第13-17页 |
1.3.1 研究对象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3 本文框架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29页 |
2.1 相关概念综述 | 第17-21页 |
2.1.1 国有企业 | 第17-18页 |
2.1.2 绩效管理与激励职能 | 第18-21页 |
2.2 运用理论综述 | 第21-26页 |
2.2.1 差异化管理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.2 机制设计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寻租理论 | 第24-26页 |
2.3 国内外在绩效管理的激励职能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 | 第26-27页 |
2.3.1 国外在绩效管理的激励职能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 | 第26-27页 |
2.3.2 国内激励职能的研究文献综述 | 第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激励职能运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7页 |
3.1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特殊性 | 第29-30页 |
3.1.1 绩效考核目的上的误区 | 第29页 |
3.1.2 绩效考核制度上的误区 | 第29-30页 |
3.1.3 绩效考核操作上的误区 | 第30页 |
3.2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激励职能运用的现状 | 第30-33页 |
3.2.1 激励效应对国企职工收入差别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2.2 激励效应对绩效奖惩实施的影响 | 第32页 |
3.2.3 激励效应对员工晋升的影响 | 第32页 |
3.2.4 激励效应对管理层流动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3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激励职能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3.3.1 激励职能中存在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| 第33页 |
3.3.2 激励职能中存在的对象的分类问题 | 第33-34页 |
3.3.3 激励职能中存在的搭便车问题 | 第34页 |
3.3.4 激励职能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| 第34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以内蒙古电力科学院综合处为例企业绩效考核激励职能的探索设计 | 第37-49页 |
4.1 设计原则 | 第37页 |
4.2 内蒙古电力科学院综合处绩效管理激励职能应用现状 | 第37-40页 |
4.2.1 内蒙古电力科学院综合处绩效管理体系特点 | 第37-39页 |
4.2.2 内蒙古电力科学院综合处绩效管理中激励职能的体现方面 | 第39-40页 |
4.3 内蒙古电力科学院Y部门绩效管理激励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4 内蒙古电力科学院综合处绩效管理激励职能建设方案与评价 | 第43-48页 |
4.4.1 P阶段—绩效管理激励体系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4.2 D阶段—绩效管理激励体系的建设 | 第44-46页 |
4.4.3 C阶段—绩效管理激励体系的评价 | 第46-47页 |
4.4.4 A阶段—绩效管理激励体系的改善 | 第47-4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49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