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·相关研究工作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相关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相关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思路及主要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内涵与理论支持 | 第16-24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高校教学信息化及本质 | 第16-17页 |
·高校教学信息化环境支持的概念 | 第17页 |
·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的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硬环境支持 | 第18页 |
·软环境支持 | 第18-19页 |
·潜环境支持 | 第19页 |
·教学信息化环境构建的基本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系统论 | 第20-21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模型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调研 | 第24-34页 |
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4-25页 |
·调查目的与对象 | 第24页 |
·调查时间和方法 | 第24页 |
·问卷回收与处理 | 第24-25页 |
·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0页 |
·硬件支持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软件支持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潜件支持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环境支持的问题 | 第30-34页 |
·硬件环境支持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·软件环境支持的问题 | 第31页 |
·潜件环境支持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第4章 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系统研究 | 第34-48页 |
·模型构建的必要性与原则 | 第34-35页 |
·环境支持系统模型的构建 | 第35-37页 |
·模型的构成要素 | 第35页 |
·环境支持系统模型 | 第35-37页 |
·硬件要素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信息化教学设备 | 第37-38页 |
·校园网建设 | 第38-40页 |
·信息网络技术与安全 | 第40-41页 |
·软件要素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信息管理系统 | 第41-42页 |
·网络教学平台 | 第42-43页 |
·数字化教学资源 | 第43-44页 |
·潜件要素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信息化政策制度 | 第45页 |
·信息化组织机构 | 第45-46页 |
·信息化的教学人员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策略 | 第48-54页 |
·硬件环境的支持策略 | 第48-49页 |
·成立机构监管设备的采购、使用和维护 | 第48页 |
·增加信息服务项目,发展无线网络 | 第48-49页 |
·利用身份验证、信息过滤等方式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| 第49页 |
·软件环境的支持策略 | 第49-50页 |
·统一标准,规范数字资源的开发管理 | 第50页 |
·利用wikis、YouTube等课程工具促进优质资源库的建立 | 第50页 |
·构建基于教育技术的合作共同体 | 第50页 |
·潜件环境的支持策略 | 第50-54页 |
·制定师资培训计划,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竞赛方式 | 第51页 |
·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鼓励优质的信息化教学 | 第51-52页 |
·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提供支持服务 | 第52页 |
·制订相应的校园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| 第52页 |
·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| 第52-54页 |
第6章 高校教学信息化环境支持的实践 | 第54-64页 |
·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| 第54页 |
·系统平台与教学资源建设 | 第54-57页 |
·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| 第54-55页 |
·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 | 第55-56页 |
·多媒体教学资源网 | 第56-57页 |
·师资技能培训 | 第57-60页 |
·教育技术培训机制 | 第58页 |
·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平台 | 第58-59页 |
·教师发展中心 | 第59-60页 |
·实践效果总结 | 第60-64页 |
·硬件基础设施支持效果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数字资源支持效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教师培训支持效果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63-64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64页 |
·未来研究展望 | 第64-66页 |
附录A | 第66-68页 |
附录B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