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乳品加工工业论文--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

牛奶中残留的β-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引言第9-21页
 1 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意义第9页
   ·我国乳制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第9-10页
     ·兽药残留第9-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污染第10页
     ·化学添加剂第10页
 2 乳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残留现状与危害第10-11页
   ·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第10页
   ·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过敏反应第11页
     ·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第11页
     ·细菌耐药性增强第11页
 3 乳制品中β-内酰胺酶的残留现状与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·牛奶中β-内酰胺酶的来源第11-12页
     ·β-内酰胺酶的定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牛奶中残留β-内酰胺酶的来源第12页
   ·牛乳中残留β-内酰胺酶的危害第12页
 4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19页
   ·牛奶中β-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进展第12-18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检测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理化检测法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免疫法第17-18页
   ·牛奶中β-内酰胺酶的检测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间接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8页
     ·碘量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酸纸片法第19页
     ·酸度计法第1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·Unisensor 试剂盒法第19页
 5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9-21页
第二章 微生物法检测牛乳中残留的β-内酰胺酶的研究第21-36页
 1 试验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21页
   ·菌种与药品第21页
   ·培养基第21页
   ·溶液的配制第21-22页
 2 试验仪器第22页
 3 菌种的准备第22-23页
   ·菌种的接种方法第22页
   ·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及传代第22-23页
   ·菌悬液的制备第23页
 4 试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·试验菌株的选择第23-24页
   ·适宜的菌悬液浓度的确定第24-25页
   ·适宜的青霉素浓度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·适宜的阳性对照β-内酰胺酶浓度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·适宜的舒巴坦浓度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·检测方法的确定第25-26页
   ·市售牛奶样品中β-内酰胺酶的测定第26-27页
 5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·试验菌株的选择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青霉素敏感性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·β-内酰胺酶敏感性试验第27页
     ·对舒巴坦的敏感性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·适宜的菌悬液浓度的确定第28-29页
   ·适宜的青霉素浓度的选择第29-30页
   ·适宜阳性对照的β-内酰酶酶量的选择第30-31页
   ·适宜的舒巴坦浓度的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·β-内酰胺酶检出限的确定第32页
   ·市售牛奶样品中残留的β-内酰胺酶的测定结果第32-33页
 6 讨论第33-36页
   ·最适敏感菌的选择第33页
   ·适宜培养基的选择第33页
   ·试纸片周围抑菌圈的控制第33页
   ·杯碟法抑菌圈清晰度的控制因素第33-34页
   ·菌悬液浓度的确定第34页
   ·测量抑菌圈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·市售牛奶样品的检测结果说明第34-36页
第三章 酸度计法快速检测牛奶中残留β-内酰胺酶的研究第36-44页
 1 试验材料与仪器第36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·试验仪器第36页
 2 试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·β-内酰胺酶与青霉素底物在牛奶中反应条件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适宜的反应温度的确定第36页
     ·适宜的反应底物浓度的确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7页
   ·绘制标准曲线,确定最低检出限第37页
   ·回收率的确定第37页
   ·市售牛奶样品的检测第37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37-43页
   ·牛奶中β-内酰胺酶催化青霉素水解反应条件的确定结果第37-40页
   ·绘制标准曲线第40-41页
   ·确定最低检出限第41页
   ·回收率第41-42页
   ·市售牛奶样品中β-内酰胺酶的测定第42-43页
 4 讨论第43-44页
   ·β-内酰胺酶对检测方法的要求第43页
   ·本研究试验误差的降低第43页
   ·实际检测结果说明第43页
   ·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43-44页
结论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9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-50页
作者简历第50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偶氮甲酰胺、氨基脲检测方法及其在面制品中的变化规律研究
下一篇:环介导等温扩增(LAMP)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