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9-12页 |
一、《历史1》吸纳历史研究新成果的现状 | 第12-20页 |
(一) 《历史1》吸纳历史研究新成果的进步之处 | 第12-14页 |
1、保路风潮是引发武昌起义的重要导火索 | 第12-13页 |
2、从长远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| 第13-14页 |
(二) 《历史1》滞后于历史研究新成果的内容 | 第14-20页 |
1、英军沿海北犯的原因是“广东防御严密,英军无隙可乘”? | 第14-15页 |
2、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只有灾难吗? | 第15-18页 |
3、孙中山让位的历史必然性 | 第18-20页 |
二、高中历史教科书滞后于历史研究新成果的原因 | 第20-26页 |
(一) 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(实验)》的相关要求 | 第20-22页 |
(二) 历史研究不断发展与历史教科书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| 第22-24页 |
1、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| 第22-23页 |
2、历史教科书的相对稳定性 | 第23-24页 |
(三) 教科书审定制的不完善 | 第24-26页 |
1、教科书审、评不分 | 第24页 |
2、未能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教科书质量监管机制 | 第24-26页 |
三、让历史研究新成果更好地融入历史教科书之中 | 第26-29页 |
(一) 进一步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| 第26页 |
(二) 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中课文辅助系统的作用 | 第26-27页 |
(三) 完善教科书审定制 | 第27-29页 |
结束语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致谢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