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新词新语中旧词新义探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新词新语的研究综述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旧词新义的研究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  第四节 语料来源第10-11页
第一章 旧词新义的词语特点第11-17页
    第一节 旧词新义的词义变化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词义扩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词义缩小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词义转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四 词义虚化第13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旧词新义的词性变化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名词词性变化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动词词性变化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形容词词性变化第15页
    第三节 旧词新义的色彩变化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贬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扬升第16-17页
第二章 旧词新义的衍生方法第17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引申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变“范围”存“特征”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变“特征”存“范围”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 “范围”“特征”均变第19页
    第二节 修辞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比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借代第21页
    第三节 特指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计算机领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经济领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体育领域第22-23页
第三章 旧词衍生新义的原因分析第23-32页
    第一节 社会因素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社会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社会交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社会心态第25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语言本体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语言的“经济原则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词义的发展规律第27页
    第三节 认知心理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词义衍生的认知机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隐喻认知与词义衍生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 联想与词义衍生第30-32页
结语第32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6页
致谢第36页

论文共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外来物种传播模型及预测研究
下一篇:锅炉孔口强度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