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9-36页 |
2.1 国内外关于非正式用工的文献综述 | 第19-22页 |
2.1.1 非正式用工的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1.2 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内容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 我国非正式用工发展研究概述 | 第22-26页 |
2.2.1 我国非正式用工发展概况 | 第22-24页 |
2.2.2 我国非正式用工特征及分类 | 第24-26页 |
2.3 国外非正式用工的发展研究概述 | 第26-29页 |
2.3.1 国外非正式用工发展概况 | 第26-28页 |
2.3.2 发达国家非正式用工特征 | 第28-29页 |
2.4 正式用工与非正式用工法律理论概述 | 第29-31页 |
2.4.1 法律隶属关系方面 | 第29页 |
2.4.2 法律权利义务方面 | 第29-31页 |
2.5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| 第31-34页 |
2.5.1 风险管理TRM理论和ERM理论 | 第31-32页 |
2.5.2 风险管理策略理论概述 | 第32-34页 |
2.6 总体研究评述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研究框架及研究设计 | 第36-46页 |
3.1 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理论模型与研究框架 | 第36-38页 |
3.1.1 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理论模型 | 第36-37页 |
3.1.2 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研究框架 | 第37-38页 |
3.1.3 企业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研究框架 | 第38页 |
3.2 研究方法与设计 | 第38-41页 |
3.2.1 案例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2.2 研究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2.3 样本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3.3 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3.1 数据收集 | 第42页 |
3.3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3.3 构念测量 | 第43-46页 |
第4章 案例研究 | 第46-62页 |
4.1 案例讨论 | 第46-55页 |
4.1.1 青岛啤酒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 | 第46-49页 |
4.1.2 海航集团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 | 第49-52页 |
4.1.3 万达集团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 | 第52-55页 |
4.2 案列比较研究 | 第55-59页 |
4.2.1 三家企业非正式用工风险特点 | 第55-57页 |
4.2.2 三家企业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比较 | 第57-59页 |
4.3 案例研究总结及修正的风险管理框架 | 第59-62页 |
第5章 企业非正式用工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| 第62-71页 |
5.1 企业非正式用工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| 第62-67页 |
5.1.1 特有的身份风险 | 第63-64页 |
5.1.2 法律风险 | 第64页 |
5.1.3 经济风险 | 第64-65页 |
5.1.4 流动性风险 | 第65页 |
5.1.5 社会责任风险 | 第65-66页 |
5.1.6 工作综合风险 | 第66页 |
5.1.7 其他风险 | 第66-67页 |
5.2 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| 第67-71页 |
5.2.1 特有身份风险解决策略-利益与情感平衡 | 第67页 |
5.2.2 法制法规及就业机制体系的建设 | 第67-68页 |
5.2.3 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| 第68页 |
5.2.4 基于改善工作、增强激励的企业制度提升 | 第68-69页 |
5.2.5 综合提升企业非正式用工管理能力 | 第69页 |
5.2.6 建立基于明确相关方权益的机制 | 第69-70页 |
5.2.7 其他方面策略建议 | 第70-7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1-76页 |
6.1.1 企业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本质 | 第71-72页 |
6.1.2 企业非正式用工的风险管理策略H模型 | 第72-76页 |
6.2 研究启示 | 第76-78页 |
6.2.1 理论启示 | 第76-77页 |
6.2.2 实践启示 | 第77-78页 |
6.3 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78-79页 |
6.3.1 研究不足 | 第78页 |
6.3.2 未来研究方向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