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中的多元执行主体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的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问题 | 第11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有关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3 研究框架、方法、可能创新及不足 | 第18-21页 |
1.3.1 研究框架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3 研究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6页 |
2.1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理论视角 | 第21-23页 |
2.2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理论视角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多元执行主体介绍 | 第26-37页 |
3.1 权威执行主体—政府组织 | 第26-29页 |
3.1.1 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政府组织架构 | 第26-27页 |
3.1.2 甘肃省"1+17"扶贫开发方案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 竞争执行主体——市场主体 | 第29-32页 |
3.2.1 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市场主体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2.2 陕西省"府谷现象"案例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共识执行主体——社会组织 | 第32-37页 |
3.3.1 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社会组织架构 | 第32-33页 |
3.3.2 中国扶贫基金会案例分析 | 第33-37页 |
第4章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多元执行主体比较研究 | 第37-47页 |
4.1 "主导地位"与"僵化体制"的冲突 | 第37-40页 |
4.1.1 政府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4.1.2 政府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缺陷 | 第38-40页 |
4.2 "效率追求"与"社会责任"的博弈 | 第40-43页 |
4.2.1 市场主体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作用 | 第40-41页 |
4.2.2 市场主体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缺陷 | 第41-43页 |
4.3 "精细深入"与"资源匮乏"的矛盾 | 第43-47页 |
4.3.1 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作用 | 第43-44页 |
4.3.2 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政策执行中的缺陷 | 第44-47页 |
第5章 完善多元执行主体合作共治的政策建议 | 第47-53页 |
5.1 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执行扶贫政策体系 | 第47-48页 |
5.2 搭建多元主体协同执行扶贫政策平台 | 第48-49页 |
5.3 提升多元主体执行扶贫开发政策能力 | 第49-50页 |
5.4 创新多元主体执行扶贫开发政策机制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