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. 绪论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2.1 生活方式 | 第10-11页 |
2.1.1 生活方式的定义 | 第10-11页 |
2.1.2 国内外生活方式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2.1.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11页 |
2.2 心理健康 | 第11-15页 |
2.2.1 心理健康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2.2.2 心理双因素理论模型 | 第12-14页 |
2.2.3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3 研究内容 | 第15-20页 |
2.3.1 生活节奏与心理健康 | 第15-17页 |
2.3.2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 | 第17页 |
2.3.3 饮酒与心理健康 | 第17-18页 |
2.3.4 吸烟与心理健康 | 第18-19页 |
2.3.5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| 第19-20页 |
3. 研究过程及方法 | 第20-23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3.2 研究工具 | 第20-22页 |
3.2.1 生活方式问卷 | 第20-21页 |
3.2.2 身体健康问卷 | 第21页 |
3.2.3 积极心理健康量表 | 第21页 |
3.2.4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 | 第21-22页 |
3.3 研究过程 | 第22-23页 |
4. 结果 | 第23-34页 |
4.1 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 | 第23-27页 |
4.2 纵向数据分析 | 第27-31页 |
4.2.1 零模型 | 第27-28页 |
4.2.2 基本线性生长模型 | 第28-29页 |
4.2.3 生活方式对积极心理健康的预测模型 | 第29-30页 |
4.2.4 生活方式对消极心理健康的预测模型 | 第30-31页 |
4.3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——身体健康的完全中介作用 | 第31-34页 |
5. 讨论 | 第34-39页 |
5.1 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 | 第34页 |
5.2 生活方式的人群差异 | 第34-35页 |
5.2.1 饮酒、吸烟的性别差异 | 第35页 |
5.2.2 生活节奏、身体锻炼差异 | 第35页 |
5.3 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 | 第35-37页 |
5.3.1 生活节奏(生理节奏、社会节奏)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| 第35-36页 |
5.3.2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| 第36页 |
5.3.3 吸烟频率对消极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 | 第36-37页 |
5.4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——身体健康的完全中介作用 | 第37页 |
5.5 优点与不足 | 第37-39页 |
6. 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4页 |
附录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