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中小学阅读教学 | 第11-13页 |
1.2.2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目的、意义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| 第16-21页 |
1.4.1 相关概念涵义 | 第16-18页 |
1.4.2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六年级与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 | 第21-33页 |
2.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| 第21页 |
2.2 调查内容 | 第21-22页 |
2.3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3页 |
2.3.1 七年级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3.2 语文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.3 语文教材衔接现状的分析 | 第30-33页 |
第3章 六年级与七年级阅读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3-41页 |
3.1 第三、四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差异 | 第33-34页 |
3.2 六、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差异 | 第34-36页 |
3.2.1 六、七年级教材内容之间跨度较大 | 第34-36页 |
3.2.2 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缺乏一致性 | 第36页 |
3.3 六、七年级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| 第36-37页 |
3.4 六、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、学习习惯的差异 | 第37-38页 |
3.4.1 学习心理的差异 | 第37页 |
3.4.2 学习习惯的差异 | 第37-38页 |
3.5 六、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评价的差异 | 第38页 |
3.6 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合理的流通渠道 | 第38-41页 |
第4章 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| 第41-53页 |
4.1 研读课程标准,做好理论指导的衔接 | 第41-43页 |
4.2 整合语文教材,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| 第43-46页 |
4.2.1 七年级语文教材编排结构上与六年级的衔接 | 第43-44页 |
4.2.2 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上与小学的衔接 | 第44-46页 |
4.3 重视教法学法,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 | 第46-49页 |
4.3.1 教学方法的衔接 | 第46-48页 |
4.3.2 学法指导的衔接 | 第48-49页 |
4.3.3 传递衔接意识 | 第49页 |
4.4 创造阅读环境,做好课外阅读的衔接 | 第49-50页 |
4.5 拓宽互通渠道,创建衔接评价体系 | 第50-53页 |
第5章 推进研究的设想 | 第53-55页 |
5.1 其它版本教材的衔接研究 | 第53页 |
5.2 将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,完善衔接教育的体系 | 第53-54页 |
5.3 衔接教材的可行性及网络工具对衔接的帮助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