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--阅读论文

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与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初探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中小学阅读教学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、意义与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1.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相关概念涵义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8-21页
第2章 六年级与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第21-33页
    2.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第21页
    2.2 调查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2.3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七年级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语文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语文教材衔接现状的分析第30-33页
第3章 六年级与七年级阅读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3.1 第三、四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差异第33-34页
    3.2 六、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差异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六、七年级教材内容之间跨度较大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缺乏一致性第36页
    3.3 六、七年级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第36-37页
    3.4 六、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、学习习惯的差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学习心理的差异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学习习惯的差异第37-38页
    3.5 六、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评价的差异第38页
    3.6 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合理的流通渠道第38-41页
第4章 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第41-53页
    4.1 研读课程标准,做好理论指导的衔接第41-43页
    4.2 整合语文教材,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七年级语文教材编排结构上与六年级的衔接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上与小学的衔接第44-46页
    4.3 重视教法学法,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学方法的衔接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学法指导的衔接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传递衔接意识第49页
    4.4 创造阅读环境,做好课外阅读的衔接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拓宽互通渠道,创建衔接评价体系第50-53页
第5章 推进研究的设想第53-55页
    5.1 其它版本教材的衔接研究第53页
    5.2 将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探索,完善衔接教育的体系第53-54页
    5.3 衔接教材的可行性及网络工具对衔接的帮助第54-55页
结论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59页
附录第59-67页
致谢第67-6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杜郎口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及有效性策略研究
下一篇: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--以西安某小学教师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