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A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5 文章框架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9-26页 |
2.1 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| 第19-20页 |
2.1.1 激励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激励的构成要素 | 第20页 |
2.2 激励的过程 | 第20-21页 |
2.3 激励与绩效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2.4 激励理论的演进 | 第22-23页 |
2.5 期望理论的内涵 | 第23-26页 |
2.5.1 期望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5.2 期望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5.3 期望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XA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 | 第26-36页 |
3.1 XA公司概况 | 第26-28页 |
3.1.1 公司简介 | 第26-27页 |
3.1.2 公司组织架构 | 第27页 |
3.1.3 公司主营业务 | 第27-28页 |
3.2 公司人力资源结构 | 第28-29页 |
3.3 公司员工激励现状调查 | 第29-33页 |
3.3.1 问卷设计说明 | 第29-30页 |
3.3.2 问卷结果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4 公司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6页 |
3.4.1 激励方式较为单一 | 第33页 |
3.4.2 薪酬缺乏竞争性 | 第33-34页 |
3.4.3 绩效考核不科学 | 第34页 |
3.4.4 福利制度不完善 | 第34-35页 |
3.4.5 培训的激励效果不足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XA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 | 第36-50页 |
4.1 构建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| 第36-37页 |
4.1.1 指导思想 | 第36页 |
4.1.2 指导原则 | 第36-37页 |
4.2 公司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 | 第37-39页 |
4.3 个人努力——绩效关系层面的设计 | 第39-43页 |
4.3.1 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和个人目标 | 第39-40页 |
4.3.2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| 第40-41页 |
4.3.3 完善公司的培训体系 | 第41-43页 |
4.4 绩效——奖励关系层面的设计 | 第43-47页 |
4.4.1 物质激励 | 第43-44页 |
4.4.2 精神激励 | 第44-45页 |
4.4.3 工作激励 | 第45-47页 |
4.5 奖励——需求关系层面的设计 | 第47-50页 |
4.5.1 薪酬差异化 | 第47-48页 |
4.5.2 福利差异化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XA公司员工激励机制方案的实施 | 第50-57页 |
5.1 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| 第50-51页 |
5.1.1 指导思想 | 第50页 |
5.1.2 实施原则 | 第50-51页 |
5.2 方案的具体实施 | 第51-53页 |
5.2.1 方案实施的总体思路 | 第51-52页 |
5.2.2 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 | 第52页 |
5.2.3 方案实施的关键问题 | 第52-53页 |
5.3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53-57页 |
5.3.1 组织保障 | 第54-55页 |
5.3.2 技术保障 | 第55页 |
5.3.3 经费保障 | 第55-56页 |
5.3.4 企业文化保障 | 第56-5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