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| 第11-32页 |
1 流动儿童 | 第11-13页 |
2 心理韧性 | 第13-20页 |
·心理韧性内涵的发展 | 第13-16页 |
·心理韧性的理论模型 | 第16-18页 |
·心理韧性的测量 | 第18-20页 |
3 应对方式 | 第20-24页 |
·应对方式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应对方式的理论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应对方式的测量工具 | 第22-24页 |
4 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 | 第24-26页 |
5 问题提出 | 第26-27页 |
·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问题提出 | 第26-27页 |
·流动儿童应对方式研究问题提出 | 第27页 |
·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的问题提出 | 第27页 |
6 研究构想 | 第27-30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7 研究意义 | 第30-3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30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30-31页 |
·创新点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特质与形成过程以及应对方式研究 | 第32-74页 |
1 引言 | 第32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32-38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33-35页 |
·分析资料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| 第37-38页 |
3 优秀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特质与形成过程研究 | 第38-56页 |
·优秀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特质分析 | 第38-46页 |
·优秀流动儿童挫折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发展过程分析 | 第46-55页 |
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4 不优秀流动儿童应对挫折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 | 第56-65页 |
·不优秀流动儿童应对挫折特质分析 | 第56-63页 |
·不优秀流动儿童的挫折应对方式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结论 | 第65页 |
5 优秀和不优秀流动儿童心理韧性/应对方式分析及比较 | 第65-74页 |
·优秀和不优秀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特质比较 | 第65-69页 |
·优秀和不优秀流动儿童应对方式比较 | 第69-72页 |
·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模型 | 第72-73页 |
·结论 | 第73-74页 |
第三章 流动儿童外显心理韧性与外显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| 第74-87页 |
1 引言 | 第74-75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被试 | 第75页 |
·测量工具 | 第75-76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76页 |
3 研究结果及讨论 | 第76-86页 |
·流动儿童外显心理韧性水平基本情况 | 第76-77页 |
·流动儿童高低外显心理韧性组在影响变量上的差异 | 第77-81页 |
·流动儿童外显应对方式水平基本情况 | 第81页 |
·流动儿童高低外显应对方式组在影响变量上的差异 | 第81-85页 |
·流动儿童高低外显应对方式组和高低外显应对方式组的相关分析 | 第85-86页 |
4.结论 | 第86-87页 |
第四章 流动儿童内隐心理韧性和内隐应对的测量及其与外显成分的比较 | 第87-106页 |
1 引言 | 第87-89页 |
2 内隐心理韧性测量 | 第89-96页 |
·实验假设和实验程序 | 第89-93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3-96页 |
·结论 | 第96页 |
3 内隐应对测量 | 第96-103页 |
·实验假设和实验程序 | 第96-99页 |
·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99-103页 |
·结论 | 第103页 |
4 内隐/外显心理韧性和应对的关系 | 第103-106页 |
·内隐心理韧性与内隐应对的相关 | 第103页 |
·内隐和外显心理韧性—应对相关的差异 | 第103-104页 |
·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第五章 总讨论与启示 | 第106-117页 |
1 总讨论 | 第106-109页 |
·研究结构的衔接性 | 第106页 |
·研究内容的关联性 | 第106-109页 |
2 总结论 | 第109-110页 |
3 研究结果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| 第110-115页 |
·高等教育关注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必要性 | 第110-111页 |
·高等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可为性 | 第111-115页 |
4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·研究的不足 | 第115页 |
·研究的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3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131-132页 |
附录 | 第132-138页 |
后记 | 第138-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