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

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调查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1 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问卷调查法第14页
     ·统计分析法第14页
     ·内容分析法第14-15页
2 手机使用研究综述第15-34页
   ·手机使用现状研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全球手机使用现状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手机特点与影响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·手机依赖相关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·手机依赖定义的研究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·手机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1-29页
     ·手机使用行为定义的界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手机使用行为的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4-28页
     ·关于手机使用的问卷和量表统计第28页
     ·文献评论第28-29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媒介依赖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·开放性问卷调查以及大学生用户访谈第32-34页
3 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问卷设计及其分析第34-74页
   ·问卷设计与调研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调查问卷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·问卷的预调研第34页
     ·形成正式问卷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调查问卷研究对象的选择第35页
     ·问卷发放第35-36页
   ·问卷的信度效度的检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问卷信度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问卷效度分析第37页
   ·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统计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·个人信息统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手机重要性统计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的影响统计第41-43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时间统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政策态度分析统计第44-45页
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因素的统计分析第45-52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因素与性别的统计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因素与年级的统计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因素与地区的统计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因素与专业的统计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需求统计第52-56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与性别的统计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与专业的统计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与地区的统计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与年级的统计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·课堂上手机使用行为统计第56-63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频率与人口属性统计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频率与手机使用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使用频率与手机使用需求统计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·课堂手机依赖量表的统计分析第63-74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依赖量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手机依赖程度结果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依赖度与人口属性统计分析第65-71页
     ·课堂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机行为统计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72-74页
4 课堂手机行为的深入访谈及策略研究第74-81页
   ·专家深入访谈过程第74-76页
     ·专家访谈一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专家访谈二第75-76页
   ·课堂手机行为的策略提出第76-80页
     ·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强化教育措施第78-80页
   ·总结第80-81页
5 总结第81-83页
   ·研究存在的问题第81页
   ·创新之处第81页
   ·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1-83页
     ·手机使用与心理因素第81页
     ·手机使用带来的社会问题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手机使用与研究对象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90页
附录 1: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开放式调查问卷第90-91页
附录 2: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调查问卷设计第91-94页
作者简历第94-96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信息技术环境下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
下一篇:特殊教育(体育)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