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| (二)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1.研究的目的 | 第12页 |
| 2.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(1)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客观需要 | 第12-13页 |
| (2)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基础 | 第13页 |
| (3)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的保障 | 第13页 |
| (4)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,可以充分调动社区的教育积极性 | 第13-14页 |
| (三)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| 第14-20页 |
| 1.研究过程 | 第14-15页 |
| (1)通过基线调研,初步了解学校 | 第14页 |
| (2)评估社区德育资源,提出实施方案 | 第14-15页 |
| (3)活动开始,实施方案 | 第15页 |
| (4)活动评价、反思提高,制定下一步计划 | 第15页 |
| 2.研究方法 | 第15-20页 |
| (1)文献法 | 第16页 |
| (2)问卷法 | 第16页 |
| (3)访谈法 | 第16-17页 |
| (4)观察法 | 第17页 |
| (5)实物收集法 | 第17-20页 |
| 二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4页 |
| (一)德育 | 第20-21页 |
| (二)德育资源 | 第21-22页 |
| (三)社区德育资源 | 第22-24页 |
| 三、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4-30页 |
| (一)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4-27页 |
| (二)对本文的启示 | 第27-30页 |
| 1.学校层面 | 第27-28页 |
| 2.社区层面 | 第28-30页 |
| 四、个案学校的概况与德育现状 | 第30-35页 |
| (一)学校概况 | 第30页 |
| (二)学校德育概况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1.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| 第31-32页 |
| 2.学校德育形式 | 第32-35页 |
| 五、个案学校社区德育资源的分析与评估 | 第35-40页 |
| (一)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| 第35-37页 |
| (二)利用丰富的文化成果和遗产,进行历史文化和民族教育 | 第37页 |
| (三)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,为中学德育走向生活提供了有效途径 | 第37-38页 |
| (四)利用七里河区内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,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| 第38-40页 |
| 六、个案学校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实施与分析 | 第40-51页 |
| 七、个案学校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5页 |
| (一)应更加突出校长与教师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| 第51页 |
| (二)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,学生主动性还需提高 | 第51-52页 |
| (三)学校与社区缺乏有效沟通,没有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 | 第52-53页 |
| (四)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不完善 | 第53页 |
| (五)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估体系不健全 | 第53-54页 |
| (六)缺乏德育活动与德育课程的结合 | 第54-55页 |
| 八、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| 第55-61页 |
| (一)重视校长、教师和学生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价值 | 第55-57页 |
| 1.充分利用校长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领导作用 | 第55页 |
| 2.高度重视教师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导作用 | 第55-56页 |
| 3.利用好学生在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| 第56-57页 |
| (二)优化德育环境,构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德育网络 | 第57-58页 |
| (三)制定系统的社区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,更好地挖掘社区德育资源 | 第58-59页 |
| (四)社区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,要注重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| 第59页 |
| (五)德育活动与德育课程并重,逐步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| 第59-61页 |
| 九、结语 | 第61-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| 附录一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二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三 | 第68-69页 |
| 附录四 | 第69-70页 |
| 附录五 | 第70-71页 |
| 附录六 | 第71-72页 |
| 后记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