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一、总论 | 第10-28页 |
| (一)研究的缘起 | 第10-11页 |
| (二)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(三)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| 1.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4页 |
| 2.对“课堂文化”已有的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| 3.已有研究的反思 | 第20-22页 |
| (四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2-28页 |
| 1.研究思路 | 第22页 |
| 2.研究方法 | 第22-28页 |
| 二、理论基础 | 第28-33页 |
| (一)知识社会学 | 第28-30页 |
| (二)微观权力技术理论 | 第30-31页 |
| (三)回归生活世界理论 | 第31-33页 |
| 1.意识化的生活世界 | 第32页 |
| 2.日常化的生活世界 | 第32-33页 |
| 三、书柜的演进足迹 | 第33-37页 |
| (一)书箱、回廊与小书房 | 第33-34页 |
| (二)链拴的图书 | 第34-35页 |
| (三)书柜 | 第35-37页 |
| 四、失真的真实——伫立在教室角落的书柜 | 第37-52页 |
| (一)书柜的现身说法——现实中的书柜形态 | 第37-39页 |
| (二)可能的书柜 VS 现实的书柜——失真的真实 | 第39-43页 |
| (三)权力的附属——生长于教师心中的书柜 | 第43-52页 |
| 1.杨老师的故事 | 第43-45页 |
| 2.罗老师的故事 | 第45-52页 |
| 五、从权力知识到知识权力——制度化的课堂生活 | 第52-75页 |
| (一)教师对学生阅读做出规训的方式 | 第52-58页 |
| 1.设置《班级图书借阅使用制度》 | 第52-56页 |
| 2.设置《图书阅读记录卡》 | 第56-58页 |
| (二)学生获得阅读权力的途径 | 第58-63页 |
| 1.获得借阅图书的资格 | 第58-61页 |
| 2.获得展示作品的机会 | 第61-63页 |
| (三)制度化的课堂生活 | 第63-75页 |
| 1.场景一 没有老师的课堂 | 第64-67页 |
| 2.场景二 没有老师的班会 | 第67-75页 |
| 六、让教室回归生活 | 第75-85页 |
| (一)知识使人成为人 | 第76-79页 |
| (二)让“藩篱”成为“家园”——对提升课堂文化建设水平的思考 | 第79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| 附录 | 第90-93页 |
| 后记 | 第93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