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历史课生成教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9-10页 |
四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高中历史课生成教学概述 | 第11-21页 |
第一节 内涵分析 | 第11-13页 |
一、教学 | 第11页 |
二、生成 | 第11-12页 |
三、生成教学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3-15页 |
一、生成学习理论 | 第13-14页 |
二、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4-15页 |
三、过程思维理论 | 第15页 |
第三节 主要类型 | 第15-17页 |
一、教学目标的生成 | 第16页 |
二、教学过程的生成 | 第16-17页 |
三、教学方法的生成 | 第17页 |
第四节 基本特征 | 第17-21页 |
一、偶发性 | 第17-18页 |
二、复杂性 | 第18页 |
三、隐蔽性 | 第18-19页 |
四、情境性 | 第19页 |
五、动态性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高中历史课生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8页 |
第一节 问题透视 | 第21-24页 |
一、基于教师的视角 | 第21-23页 |
二、基于学生的视角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原因探析 | 第24-28页 |
一、教育评价体系的束缚 | 第24-25页 |
二、教师理论知识相对不足,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| 第25-26页 |
三、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高中历史课生成教学的途径 | 第28-46页 |
第一节 问题探究中生成 | 第28-32页 |
一、问题起于情境,探究本源促生成 | 第29-30页 |
二、问题始于史料,探究真相促生成 | 第30-31页 |
三、问题源自生活,探究本质促生成 | 第31-32页 |
总结 | 第32页 |
第二节 情境再现中生成 | 第32-36页 |
一、带学生参观历史遗迹,进入“情境”而生成 | 第33页 |
二、融历史想象于教学之中,体会“情境”而生成 | 第33-35页 |
三、通过学生角色扮演,深入“情境”而生成 | 第35-36页 |
总结 | 第36页 |
第三节 记忆迁移中生成 | 第36-41页 |
一、利用丰富的历史图表,引导生成 | 第37-39页 |
二、设计多元化的历史作业,促进生成 | 第39-40页 |
三、建构结构化的历史知识,达成生成 | 第40-41页 |
总结 | 第41页 |
第四节 课后反思中生成 | 第41-46页 |
一、由教学目标之反思,引领生成 | 第42-43页 |
二、由教学过程之反思,深化生成 | 第43-44页 |
三、由教学“反思”之反思,升华生成 | 第44-45页 |
总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高中历史课生成教学的优化策略 | 第46-53页 |
第一节 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| 第46-48页 |
一、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| 第46-47页 |
二、弹性预设的历史教学设计 | 第47-48页 |
总结 | 第48页 |
第二节 构建动态生成的历史课堂 | 第48-53页 |
一、教师与学生共同引领课堂 | 第49页 |
二、及时捕捉课堂的“突发事件” | 第49-51页 |
三、营造自由、平等的对话氛围 | 第51-52页 |
总结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