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6-42页
   ·选题意义第16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6-36页
     ·传统角度下的汉语处所范畴研究第19-28页
     ·认知观视角下的汉语处所范畴研究第28-33页
     ·历时角度的汉语处所范畴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 ·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处所范畴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·理论背景第36-39页
   ·语料来源第39-40页
   ·主要内容第40页
   ·可能的创新点第40-42页
第二章 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的构式研究第42-69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综述第42-46页
   ·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构式的产生动因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述题化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语法化第47-48页
   ·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构式的词汇化机制第48-51页
     ·高频的促动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动宾结构的仿用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构式化第50-51页
   ·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构式的构件特点第51-54页
     ·V 的语义特点第51-53页
     ·N_(处所)的语义特点第53-54页
   ·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构式的语境依赖度第54-57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自足度与语境依赖度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语用推理难度与语境依赖度第55-57页
   ·非常规关系下的“V+N_(处所)”构式的构式义第57-62页
     ·构式义的呈现第57-60页
     ·构式义与词汇义的互动第60-62页
   ·“V+N_(处所)”与“P+N_(处所)+V”的区别第62-67页
     ·形义之间的关系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处所格的角色突显度第63页
     ·语境的使用条件第63-65页
     ·构式义上的差异第65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三章 “把+O+VR+L”的构式研究第69-100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综述第69-71页
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分类第71-77页
     ·形式分类第72-75页
     ·语义分类第75-77页
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特点第77-89页
  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句法功能第77-78页
  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构件特点第78-89页
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认知分析第89-98页
  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路径图式第90-91页
  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第91-94页
     ·“把+O+VR+L”构式的构式义第94-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-100页
第四章 “VO+N_(处所)”的构式研究第100-120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综述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·VO 结构的特点及 VO 与 N 的语义关系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VO+N 的历时考察及复兴原因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VO+N 的语用动因第103-104页
   ·“VO+N_(处所)”构式的构件特点第104-111页
     ·VO 的语法性质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VO 的概念语义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处所名词 N 的构成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处所宾语 N_(处所)的语义分类第107-111页
   ·“VO+N_(处所)”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第111-116页
     ·“VO+N_(处所)”构式的理据性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从象似性的角度看“VO+N_(处所)”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“V双+N_(处所)”构式的语用理解第115-116页
   ·与“坐沙发”类构式的差异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·两类构式的动词性成分对语体的影响不同第117页
     ·两类构式中的处所名词的构成不同第117页
     ·两类构式语义理解难度上有差异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两类构式中动词的价数不同第118页
     ·两类构式的扩展能力不同第1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8-120页
第五章 “在+处所”的构式研究第120-149页
   ·相关研究综述第120-126页
     ·“在”的词性和切分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“在+处所”的句式种类第121页
     ·“在+处所”的语义分析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·“在+处所”的配价考察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“在+处所”的认知考察第124-126页
   ·“在+L+VP”构式第126-135页
     ·L 的特点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·VP 的特点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·“在+L+VP”构式的整体认知第132-135页
   ·“V+在+L”构式第135-142页
     ·L 的特点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动词 V 的特点第136-139页
     ·“V+在+L”构式的整体认知第139-142页
   ·两个构式之间的变换第142-147页
     ·二者可以互相变换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二者变换受限制第143-1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7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66页
后记第166-169页
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9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及其类型学思考
下一篇:基于语料库的当代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词汇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