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因素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4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8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研究的可行性 | 第11-12页 |
·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对外汉语教材的现状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语言与文化 | 第14-22页 |
·文化的来源 | 第14-16页 |
·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| 第16-18页 |
·区分几个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文化与文明 | 第18页 |
·文化语言学与语言文化学 | 第18-19页 |
·语言学、文化学与文化因素 | 第19页 |
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| 第19-20页 |
·“萨丕尔-沃尔夫假说”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对外汉语文化的内涵及分类研究 | 第22-28页 |
·对外汉语中文化的分类 | 第22-26页 |
·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| 第22页 |
·非语言交际的文化 | 第22-23页 |
·对“交际文化”的质疑 | 第23-24页 |
·语构文化、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| 第24-25页 |
·陈述性文化知识和程序性文化知识 | 第25-26页 |
·对外汉语中“文化因素”的界定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六部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因素分析 | 第28-43页 |
·对教材选取标准的界定 | 第28-29页 |
·《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》的界定 | 第28-29页 |
·选取教材的标准 | 第29页 |
·六部教材中被统计的文化因素 | 第29-35页 |
·对统计方法的说明 | 第30-31页 |
·六部教材文化因素的现状 | 第31-35页 |
·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导入的方式 | 第35-43页 |
·对外汉语教材的导入方式 | 第35-36页 |
·六部教材的文化导入方式 | 第36-42页 |
·六部教材文化因素的总体概括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1:《发展汉语(上)》 | 第48-55页 |
附录2:《发展汉语(上)》 | 第55-59页 |
附录3:《发展汉语(下)》 | 第59-64页 |
附录4:《发展汉语(下)》 | 第64-68页 |
附录5:《新编汉语教程(下)》 | 第68-78页 |
附录6:《新编汉语教程(下)》 | 第78-86页 |
附录7:《精读(Ⅰ)》 | 第86-93页 |
附录8:《精读(Ⅰ)》 | 第93-100页 |
附录9:《精读(Ⅱ)》 | 第100-107页 |
附录10:《精读(Ⅱ)》 | 第107-116页 |
附录11:《传统文化》 | 第116-125页 |
附录12:《传统文化》 | 第125-126页 |
后记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