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前言 | 第9-21页 |
1.1 白酒概述 | 第9页 |
1.2 白酒中的酯类物质 | 第9-11页 |
1.3 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形成 | 第11-14页 |
1.3.1 产酯微生物代谢 | 第11-12页 |
1.3.2 酯化酶催化 | 第12-13页 |
1.3.3 化学合成 | 第13-14页 |
1.4 提高白酒生产中酯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| 第14-19页 |
1.4.1 产酯酵母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4.2 产酸微生物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4.3 酯化酶的应用 | 第16-19页 |
1.5 本课题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5.1 课题的立题依据 | 第19页 |
1.5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3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4页 |
2.1.1 实验原料 | 第21页 |
2.1.2 菌种 | 第21页 |
2.1.3 主要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4 主要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1.5 主要培养基 | 第23页 |
2.1.6 主要溶液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4-29页 |
2.2.1 毕赤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| 第24-26页 |
2.2.2 产酯酵母培养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2.3 发酵条件对产酯酵母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| 第27页 |
2.2.4 大曲酯化酶特性研究 | 第27-28页 |
2.2.5 麸曲酯化酶特性的研究 | 第28页 |
2.2.6 脂肪酶催化特性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2.3 分析方法 | 第29-33页 |
2.3.1 酵母菌细胞数的测定 | 第29页 |
2.3.2 酒精度的测定 | 第29页 |
2.3.3 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3.4 发酵度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3.5 酶类物质的测定 | 第30-32页 |
2.3.6 酶化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60页 |
3.1 毕赤酵母的筛选与鉴定 | 第33-37页 |
3.1.1 毕赤酵母的筛选 | 第33-34页 |
3.1.2 分子学鉴定 | 第34-36页 |
3.1.3 发酵产酯验证 | 第36-37页 |
3.1.4 小结 | 第37页 |
3.2 发酵条件对产酯酵母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| 第37-43页 |
3.2.1 供氧情况对产酯酵母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3.2.2 pH对产酯酵母菌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2.3 温度对产酯酵母菌酒精发酵和产酯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2.4 小结 | 第42-43页 |
3.3 不同香型大曲酯化酶特性的研究 | 第43-48页 |
3.3.1 酸浓度对三种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3.2 pH对三种香型大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3.3.3 小结 | 第48页 |
3.4 麸曲酯化酶特性的研究 | 第48-54页 |
3.4.1 酸浓度对麸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3.4.2 pH对红曲酯化酶活力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3.4.3 小结 | 第53-54页 |
3.5 脂肪酶特性的研究 | 第54-60页 |
3.5.1 脂肪酶添加量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3.5.2 酸浓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3.5.3 pH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5.4 小结 | 第58-60页 |
4 结论 | 第60-62页 |
4.1 全文总结 | 第60-61页 |
4.2 创新点 | 第61页 |
4.3 不足之处 | 第61-62页 |
5 展望 | 第62-63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9-70页 |
8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