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类文本翻译过程中修辞效果的再现--《风险共担: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对称》(第一至四章)的翻译实践报告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1章 任务描述 | 第6-9页 |
1.1 文本选择 | 第6页 |
1.2 文本分析 | 第6-9页 |
1.2.1 文外因素 | 第7-8页 |
1.2.2 文内因素 | 第8-9页 |
第2章 过程描述 | 第9-14页 |
2.1 译前准备 | 第9-10页 |
2.1.1 翻译文本的选择 | 第9-10页 |
2.1.2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| 第10页 |
2.2 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 | 第10-11页 |
2.3 翻译计划 | 第11页 |
2.4 翻译过程 | 第11-12页 |
2.5 译后事项 | 第12-14页 |
2.5.1 自我审校 | 第12页 |
2.5.2 他人审校 | 第12-14页 |
第3章 案例分析 | 第14-30页 |
3.1 词义修辞格的翻译 | 第14-23页 |
3.1.1 明喻的翻译 | 第14-17页 |
3.1.2 隐喻的翻译 | 第17-20页 |
3.1.3 暗指的翻译 | 第20-22页 |
3.1.4 转喻的翻译 | 第22-23页 |
3.2 句法修辞格的翻译 | 第23-30页 |
3.2.1 倒装的翻译 | 第24-26页 |
3.2.2 松散句的翻译 | 第26-28页 |
3.2.3 掉尾句的翻译 | 第28-30页 |
第4章 实践总结 | 第30-32页 |
4.1 对修辞翻译的认识 | 第30页 |
4.2 翻译实践的不足与反思 | 第30-31页 |
4.3 翻译实践的启示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附录1:原文与译文 | 第33-115页 |
附录2:术语表 | 第115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