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关于国有企业工资制改革的演进的理论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关于工资差异的研究成果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 技术路线图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9-21页 |
1.4.1 论文创新点 | 第19页 |
1.4.2 论文不足之处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的理论基础 | 第21-35页 |
2.1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特征及划分标准 | 第21-23页 |
2.1.1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1.2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划分标准 | 第22-23页 |
2.2 工资差异理论 | 第23-31页 |
2.2.1 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2.2 新古典学派工资差异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2.3 歧视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2.4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理论 | 第29-31页 |
2.3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和工资差异理论模型 | 第31-34页 |
2.3.1 工资决定理论模型 | 第31-33页 |
2.3.2 工资差异理论模型 | 第33-34页 |
2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实证分析 | 第35-47页 |
3.1 数据的来源 | 第35页 |
3.2 数据的处理 | 第35-37页 |
3.3 工资决定方程及要素报酬率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3.1 模型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3.3.2 回归结果及要素报酬率差异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4 特征差异与系数差异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4.1 平均工资差异分解(Oaxaca—Blinder分解法) | 第43-44页 |
3.4.2 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(MM2005分解法) | 第44-45页 |
3.5 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| 第47-50页 |
4.1 主要结论 | 第47-48页 |
4.2 对策建议 | 第48-49页 |
4.3 小结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