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1.1.2 中学教师对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 | 第13页 |
1.1.3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现代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目的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5.1 理论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5.2 实践意义 | 第21页 |
1.6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6.1 文献研究法 | 第21页 |
1.6.2 设计研究法 | 第21-22页 |
1.6.3 行动研究法 | 第22页 |
1.6.4 访谈法 | 第22-23页 |
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| 第23-27页 |
2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2.1.1 信息化教学 | 第23页 |
2.1.2 教学资源 | 第23-24页 |
2.1.3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 | 第24页 |
2.2 理论依据 | 第24-27页 |
2.2.1 混合式教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5页 |
2.2.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5-27页 |
3 信息化教学的流程、要素和作用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 信息化教学的流程 | 第27-29页 |
3.2 信息化教学的要素和作用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2.1 教师 | 第29页 |
3.2.2 学生 | 第29-30页 |
3.2.3 平台 | 第30-32页 |
3.2.4 信息化教学资源 | 第32-34页 |
4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分析及设计与开发原则 | 第34-41页 |
4.1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1.1 系统性 | 第34-35页 |
4.1.2 直观性 | 第35页 |
4.1.3 可移动性 | 第35-36页 |
4.1.4 交互性 | 第36-37页 |
4.1.5 生命性 | 第37-38页 |
4.2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| 第38-41页 |
4.2.1 科学性原则 | 第38-39页 |
4.2.2 普适性与差异性并重原则 | 第39页 |
4.2.3 以人为本原则 | 第39-41页 |
5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及使用建议 | 第41-77页 |
5.1 设计与开发思路 | 第41页 |
5.2 前端分析 | 第41-44页 |
5.2.1 内容及课标分析 | 第41-43页 |
5.2.2 学生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3 设计与开发的过程 | 第44-50页 |
5.3.1 资源的获取 | 第44-45页 |
5.3.2 资源的分类 | 第45-46页 |
5.3.3 资源的加工 | 第46-47页 |
5.3.4 资源清单 | 第47-50页 |
5.4 “生物圈中的人(二)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| 第50-75页 |
5.4.1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 | 第50-53页 |
5.4.2 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 | 第53-61页 |
5.4.3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开发 | 第61-64页 |
5.4.4 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开发 | 第64-67页 |
5.4.5 教学设计的设计与开发 | 第67-71页 |
5.4.6 分层进阶习题的设计与开发 | 第71-74页 |
5.4.7 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| 第74-75页 |
5.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建议 | 第75-77页 |
6 结论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