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科学论文--食品营养学论文

姜烯酚高效制备及纳米乳液促进其吸收的机理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主要缩略词总汇第7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1.1 姜烯酚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1.2 姜烯酚的制备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姜加工过程中姜酚脱水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合成姜烯酚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姜烯酚的生物活性第14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抗氧化活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姜烯酚的抗炎活性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神经保护作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姜烯酚的抗癌活性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止吐效应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镇痛和麻醉作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对代谢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第22-23页
    1.4 代谢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体内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模拟消化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在肠壁和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在癌细胞中的代谢第25页
    1.5 影响酚类活性物质口服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化学结构与吸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代谢部位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外排第27页
    1.6 提高酚类活性物质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结构修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新型制剂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配方设计第29页
    1.7 纳米乳液传递系统研究进展第29-30页
    1.8 研究展望第30-31页
    1.9 问题提出、立题依据和研究方案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9.1 问题提出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9.2 姜烯酚的已有研究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案第31-32页
第二章 姜烯酚的高效制备第32-50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32-34页
    2.2 姜酚的离子液体提取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与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结果和讨论第36-41页
    2.3 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催化姜酚脱水高效生成姜烯酚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材料与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结果与讨论第42-4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7-50页
第三章 姜酚与姜烯酚抗炎活性的筛选第50-60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50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受体蛋白的准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姜酚和姜烯酚在COX-2合酶蛋白上的活性比较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姜烯酚类化合物在TLR4蛋白上位点筛选第5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姜酚和姜烯酚在COX-2合酶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姜烯酚类化合物在TLR4受体蛋白筛选第55-5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四章 6-姜烯酚纳米乳液的制备和稳定性评价第60-70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0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剂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载油的筛选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表面活性剂与油相比(SOR)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表面活性剂初始位置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纳米乳液中6-姜烯酚的溶解度测定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纳米乳液的贮藏稳定性考察第68-6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五章 6-姜烯酚纳米乳液预防大鼠酒精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评价第70-84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0页
    5.2 大鼠酒精性胃溃疡外观及生理切片观察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材料与方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果与讨论第71-75页
    5.3 大鼠胃部抗炎和抗氧化指标测定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材料与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结果与讨论第76-78页
    5.4 6-姜烯酚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材料与方法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结果与讨论第81-8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第六章 纳米乳液提高6-姜烯酚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机理研究第84-96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84页
    6.2 材料与方法第84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试剂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仪器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实验方法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数据分析第90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90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体外消化过程中乳液粒径及ζ-电位变化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6-姜烯酚纳米乳液生物可及率的测定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6-姜烯酚纳米乳液透过肠壁能力测定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巨噬细胞对纳米乳液的摄取第94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4-96页
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第96-98页
    论文主要结论第96-97页
    展望第97-98页
论文主要创新点第98-100页
致谢第100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23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肠杆菌快速适应氧化应激中tRNA介导的翻译调控机制研究
下一篇:低聚壳聚糖的制备、溶解及其包覆海藻纤维的结构与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