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课题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员工激励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 如何定义知识型员工 | 第12-14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 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5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5-16页 |
1.5.2 访谈法 | 第16页 |
1.5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6页 |
1.5.4 统计分析法 | 第16-18页 |
2 知识型员工激励相关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1 知识型员工 | 第18页 |
2.2 激励与激励机制 | 第18页 |
2.3 激励基础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3.1 需要层次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.2 ERG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3 X理论和Y理论 | 第20页 |
2.3.4 双因素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5 自我效能感理论 | 第21页 |
2.3.6 公平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7 期望理论 | 第22页 |
3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| 第22-32页 |
3.1 A市支行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3页 |
3.2 A市支行人力资源数据特征 | 第23-26页 |
3.2.1 A市支行员工年龄梯次结构基本合理 | 第23-24页 |
3.2.2 A市支行员工学历和职称结构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2.3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3.3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3.1 物质激励 | 第26页 |
3.3.2 精神激励 | 第26-27页 |
3.3.3 .荣誉激励 | 第27页 |
3.4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现行激励机制满意程度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4.1 设计调查问卷 | 第27-28页 |
3.4.2 调研的方法和原则 | 第28页 |
3.4.3 调研的实施 | 第28-29页 |
3.4.4 激励调查统计分析 | 第29-32页 |
4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及内外部因素 | 第32-38页 |
4.1 薪酬福利设计 | 第32-33页 |
4.2 激励措施执行 | 第33-34页 |
4.3 员工晋升与培训体系 | 第34-35页 |
4.4 奖惩制度 | 第35-36页 |
4.5 激励考核与员工沟通 | 第36页 |
4.6 激励机制设计目标 | 第36-38页 |
5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优化设计 | 第38-52页 |
5.1 设计优化方案的指导原则 | 第38-40页 |
5.2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优化方案的具体设计 | 第40-52页 |
5.2.1 薪酬激励设计 | 第40-42页 |
5.2.2 工作激励设计 | 第42-45页 |
5.2.3 个人成长设计 | 第45-48页 |
5.2.4 环境激励设计 | 第48-49页 |
5.2.5 情感方面设计 | 第49-52页 |
6 A市支行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实施对策 | 第52-56页 |
6.1 加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| 第52页 |
6.2 落实员工绩效管理制度 | 第52-53页 |
6.3 培育单位文化 | 第53-56页 |
7 结论 | 第56-58页 |
附件1 | 第58-59页 |
附件2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