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由 | 第9页 |
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9-13页 |
一、 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二、 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一、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4页 |
二、 国内外多元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限制 | 第17-18页 |
一、 研究的创新 | 第17页 |
二、 研究的限制 | 第17-18页 |
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一、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二、 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多元化教学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第一节 多元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| 第21-22页 |
一、 多元化 | 第21页 |
二、 多元化教学 | 第21页 |
三、 地理多元化教学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一、 人本主义 | 第22页 |
二、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2-24页 |
三、 后现代主义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鲁掌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| 第25-42页 |
第一节 学校基本概况 | 第26-29页 |
一、 学校基本情况 | 第26页 |
二、 学生情况 | 第26-28页 |
三、 学校教学制度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鲁掌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| 第29-32页 |
一、 地理学科师资不足 | 第29-30页 |
二、 地理教师水平不足 | 第30页 |
三、 传统的“灌输式”教学 | 第30-31页 |
四、 未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| 第31页 |
五、 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| 第31页 |
六、 学生获得信息渠道较少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鲁掌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成因 | 第32-42页 |
一、 民族学校因素 | 第32-33页 |
二、 教师因素 | 第33-36页 |
三、 民族家长因素 | 第36页 |
四、 民族学生的因素 | 第36-40页 |
五、 社会经济因素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实践 | 第42-71页 |
第一节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| 第42-44页 |
一、 民族学生本土的学习经历 | 第42页 |
二、 民族学生的认知风格 | 第42-43页 |
三、 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 | 第43页 |
四、 民族学生的学习偏好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客观条件及原则 | 第44-46页 |
一、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客观条件 | 第44-45页 |
二、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原则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目标 | 第46-48页 |
第四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内容 | 第48-52页 |
一、 研究课本教材的内容,挖掘教学资源 | 第48-50页 |
二、 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| 第50-51页 |
三、 教学内容生活化 | 第51-52页 |
第五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方法 | 第52-59页 |
一、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| 第52-54页 |
二、 案例教学法 | 第54-55页 |
三、 探究式教学 | 第55-57页 |
四、 表格法 | 第57页 |
五、 口诀教学法 | 第57-58页 |
六、 形象记忆法 | 第58-59页 |
七、 三板教学法 | 第59页 |
第六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过程 | 第59-63页 |
一、 创设丰富的情境 | 第60-61页 |
二、 游戏贯穿 | 第61-62页 |
三、 有效师生互动 | 第62-63页 |
第七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评价 | 第63-68页 |
一、 评价主体多元化,使评价“活”起来 | 第64-65页 |
二、 评价内容多元化,使评价“广”起来 | 第65页 |
三、 评价方式多元化,使评价“实”起来 | 第65-68页 |
第八节 鲁掌中学地理多元化教学结果分析 | 第68-7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附件 | 第75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