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KNOWLEDGEMENTS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. 任务描述 | 第10-12页 |
1.1 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翻译任务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2.1 翻译内容 | 第11页 |
1.2.2 翻译出处 | 第11页 |
1.2.3 翻译时长 | 第11页 |
1.2.4 翻译注意事项 | 第11-12页 |
2. 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2.1 文学作品中语言模糊性 | 第12-13页 |
2.1.1 英汉模糊词汇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2.1.2 英语模糊词汇的分类 | 第13页 |
2.2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 | 第13-15页 |
2.2.1 文学翻译评价标准“似”的必然性 | 第14页 |
2.2.2 文学翻译中“似”的结构 | 第14页 |
2.2.3 文学翻译中“似”的把握 | 第14-15页 |
3. 任务过程 | 第15-18页 |
3.1 译前准备 | 第15-16页 |
3.1.1 了解文本特点风格 | 第15页 |
3.1.2 “似”的达到对译者提出的要求 | 第15-16页 |
3.2 翻译过程 | 第16页 |
3.2.1 阅读原文 | 第16页 |
3.2.2 遣词造句 | 第16页 |
3.3 译后修改过程 | 第16-18页 |
3.3.1 分时段检查 | 第16页 |
3.3.2 请人试读 | 第16-18页 |
4. 案例分析 | 第18-28页 |
4.1 《弗洛斯河上的磨坊》翻译实践中模糊词汇的辨析及翻译方法 | 第18-23页 |
4.1.1 连续体型模糊词汇的翻译方法 | 第18页 |
4.1.2 类属范畴型模糊词汇的翻译方法 | 第18-19页 |
4.1.3 命名评价型模糊词汇的翻译方法 | 第19-22页 |
4.1.4 随语境改变语义词汇的翻译方法 | 第22-23页 |
4.2 《弗洛斯河上的磨坊》翻译难点的处理 | 第23-28页 |
4.2.1 如何做到模糊词汇文本翻译的意似 | 第23-24页 |
4.2.2 如何兼顾模糊词汇文本翻译的形似 | 第24页 |
4.2.3 如何实现模糊词汇翻译的审美再现 | 第24-28页 |
5. 实践总结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0页 |
附录 | 第30-90页 |
原文 | 第30-64页 |
译文 | 第64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