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快速路出入口设置相关问题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论文内容及思路 | 第15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快速路出入口设置系统分析 | 第17-25页 |
| ·快速路的功能作用 | 第17-18页 |
| ·快速路及出入口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交通特性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交织的有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交通运行轨迹分析 | 第21页 |
| ·衔接段交通流线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处存在问题 | 第22-24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设置的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第3章 快速路出入口空间位置的选定 | 第25-36页 |
| ·交通区位理论及应用 | 第25-30页 |
| ·与本论文相关的交通区位理论介绍 | 第25-28页 |
| ·交通区位论在快速路出入口处的应用 | 第28-30页 |
| ·出入口数量的优化 | 第30-32页 |
| ·节点立交及路段出入口的位置 | 第32-36页 |
| ·互通式立交的位置 | 第32-33页 |
| ·路段出入口位置 | 第33-36页 |
| 第4章 快速路出入口型式设计 | 第36-47页 |
| ·快速路立体交叉的型式 | 第36-38页 |
| ·立体交叉型式的选择 | 第38-40页 |
| ·立交型式选择的原则 | 第38页 |
| ·立交型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| 第38-39页 |
| ·立交型式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| ·组合式立交的选用 | 第40-44页 |
| ·组合式立交的设置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·组合式立交设计的案例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·相邻立交的间距计算 | 第44-47页 |
| ·各部分长度的规定 | 第44-45页 |
| ·快速路立交间距 | 第45-47页 |
| 第5章 快速路出入口处交通设计 | 第47-59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处辅助车道的设计 | 第47-51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处车道数设置 | 第47页 |
| ·加减速车道的设置 | 第47-49页 |
| ·加减速车道的长度、宽度及渠化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的组合型式及交通组织设计 | 第51-55页 |
| ·出入口组合型式及间距要求 | 第52-53页 |
| ·出入口处交通组织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公交站点与出入口的匹配问题 | 第54页 |
| ·立交桥流向组织 | 第54-55页 |
| ·快速路出入口衔接段处的交通组织 | 第55-59页 |
| ·衔接段交通组织模式 | 第56-57页 |
| ·出入口衔接段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| 第57-59页 |
| 第6章 案例分析 | 第59-70页 |
| ·北京市快速环路体现区位环线理论 | 第59-60页 |
| ·北京市二、三环出入口设置分析 | 第60-70页 |
| ·快速路交通现状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二、三环出入口处交通问题症结 | 第61-64页 |
| ·二、三环出入口处问题措施分析 | 第64-66页 |
| ·二、三环出入口处交通组织管理 | 第66页 |
| ·实施效果分析 | 第66-70页 |
| 结论 | 第70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