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隧道自然通风火灾试验及模拟计算分析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地铁发展及防治火灾的必要性 | 第12页 |
| ·问题的引出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| ·量纲分析与相似准则 | 第16-19页 |
| ·量纲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相似准则 | 第17-19页 |
| ·隧道火灾模型试验模拟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Froude模拟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压力模拟法 | 第20-21页 |
| ·介质类比模拟法 | 第21页 |
| ·隧道火灾试验常用模拟法比较 | 第21-23页 |
| 第3章 隧道火灾模型试验 | 第23-45页 |
| ·模型试验装置 | 第23-29页 |
| ·试验步骤 | 第29-30页 |
| 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0页 |
| ·试验工况 | 第30-31页 |
| ·试验结果 | 第31-44页 |
| ·隧道烟气纵向温度分布 | 第32-36页 |
| ·隧道烟气横向温度分布 | 第36-40页 |
| ·隧道烟气竖向温度分布 | 第40-43页 |
| ·通风孔烟气流量和温度 | 第43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4章 数值计算方法与实验验证 | 第45-53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·控制方程 | 第45页 |
| ·紊流及燃烧模型 | 第45-46页 |
| ·换热模型 | 第46页 |
| ·弧形拱顶处理及数值方法验证 | 第46-47页 |
| ·地铁隧道自然通风火灾模型试验验证 | 第47-52页 |
| ·烟气扩散形态 | 第47-49页 |
| ·隧道烟气温度分布 | 第49-52页 |
| ·通风孔烟气流量 | 第52页 |
| 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5章 火灾通风控制标准及相关参数 | 第53-58页 |
| ·隧道自然通风火灾主要控制指标 | 第53-56页 |
| ·接触温度 | 第53页 |
| ·辐射量 | 第53-54页 |
| ·烟气浓度 | 第54页 |
| ·能见度 | 第54-56页 |
| ·隧道火灾环境控制指标 | 第56页 |
| ·火灾热释放率 | 第56-57页 |
| 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6章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| 第58-75页 |
| ·物理模型 | 第58-60页 |
| ·计算模型的简化 | 第58页 |
| ·模型概况 | 第58-59页 |
| ·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| 第59-60页 |
| ·区间隧道火灾烟气分布特性及人员安全性分析 | 第60-68页 |
| ·隧道顶壁烟气温度分布 | 第60-62页 |
| ·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分布 | 第62-64页 |
| ·人员高度处CO浓度分布 | 第64-66页 |
| ·人员高度能见度分布 | 第66-68页 |
| ·区间隧道火灾时最小通风孔长度计算结果 | 第68-74页 |
| ·模拟工况设计 | 第68页 |
| ·各个工况下最低能见度 | 第68-69页 |
| ·不同孔高和孔间距下的最小开孔长度 | 第69-71页 |
| ·任意孔间距条件下的最小开孔长度 | 第71-73页 |
| ·通风孔间距对隧道排烟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| ·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