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前言 | 第10-25页 |
1.1 生物活性肽 | 第10-11页 |
1.2 大豆生物活性肽 | 第11-12页 |
1.3 大豆生物活性肽Lunasin | 第12-17页 |
1.3.1 Lunasin的发现 | 第12页 |
1.3.2 Lunasin的来源以及分布 | 第12-13页 |
1.3.3 Lunasin的结构与功能 | 第13-14页 |
1.3.4 Lunasin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4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1页 |
1.4.1 原核表达系统与真核表达系统 | 第17页 |
1.4.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| 第17-18页 |
1.4.3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| 第18-21页 |
1.5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1.5.1 膜分离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应用 | 第21-22页 |
1.5.2 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多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6 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| 第23页 |
1.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3-2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7页 |
2.1 材料 | 第25-30页 |
2.1.0 菌种 | 第25页 |
2.1.1 动物 | 第25页 |
2.1.2 试剂和试剂盒 | 第25-27页 |
2.1.3 培养基 | 第27页 |
2.1.4 本实验中所配制的溶液 | 第27-29页 |
2.1.5 饲料 | 第29页 |
2.1.6 主要仪器 | 第29-30页 |
2.2 方法 | 第30-37页 |
2.2.1 菌种保藏 | 第30页 |
2.2.2 菌种的活化 | 第30页 |
2.2.3 菌株生长特性 | 第30页 |
2.2.4 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2.5 摇瓶发酵优化 | 第31-32页 |
2.2.6 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| 第32-34页 |
2.2.7 发酵液预处理 | 第34页 |
2.2.8 膜过滤工艺的优化 | 第34-35页 |
2.2.9 Lunasin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| 第35-3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58页 |
3.1 菌种生长特性 | 第37-38页 |
3.1.1 一级种子液生长曲线 | 第37页 |
3.1.2 二级种子液生长曲线 | 第37-38页 |
3.2 BSA标准曲线 | 第38页 |
3.3 镍柱纯化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4 摇瓶发酵优化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4.1 温度对Lunasin表达量的影响 | 第39页 |
3.4.2 甲醇-山梨醇混合补料对Lunasin表达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4.3 甲醇-甘露醇混合补料对Lunasin表达的影响 | 第40页 |
3.5 高密度发酵工艺的优化 | 第40-46页 |
3.5.1 不同甲醇流加策略对Lunasin表达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.2 不同诱导温度对Lunasin表达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5.3 甲醇-山梨醇共同补料对Lunasin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5.4 甲醇-甘露醇共同补料对Lunasin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5.5 甲醇-复合氮源共同补料策略对Lunasin表达量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6 膜过滤工艺优化 | 第46-51页 |
3.6.1 不同压力下蛋白回收率以及通量变化 | 第46-47页 |
3.6.2 不同pH下蛋白回收率以及通量变化 | 第47-48页 |
3.6.3 不同温度下蛋白回收率以及通量变化 | 第48-49页 |
3.6.4 不同稀释倍数下蛋白回收率以及通量变化 | 第49-50页 |
3.6.5 不同稀释倍数下蛋白回收率以及脱盐率的变化 | 第50-51页 |
3.7 Lunasin降血脂活性的验证 | 第51-58页 |
3.7.1 大鼠体重变化 | 第51-52页 |
3.7.2 Lunasin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3.7.3 Lunasin对大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7.4 Lunasin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组织学检查 | 第56-58页 |
4 讨论 | 第58-60页 |
4.1 毕赤酵母产Lunasin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| 第58-59页 |
4.2 膜分离技术工艺优化 | 第59-60页 |
4.3 Lunasin的生物活性验证 | 第60页 |
5 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