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

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引言第9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环境问题现状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地理学科的特点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高中生的特征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阅读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问卷调查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统计分析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访谈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经验总结法第13页
    1.5 研究思路第13-14页
2 概念界定、理论依据第14-17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环境道德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环境伦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德育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环境教育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环境道德教育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理论依据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环境伦理理论第16-17页
3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道德教育现状调查第17-29页
    3.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查问卷的设计目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查问卷的具体结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学生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调查结果的交叉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调查结果总结第24-26页
    3.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访谈对象介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访谈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访谈内容总结第28-29页
4 高中地理课标、教材内容与环境道德教育的联系第29-33页
    4.1 课标与环境道德教育第29-30页
    4.2 教材内容与环境道德教育第30-33页
5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第33-45页
    5.1 教案设计原则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课程标准为指导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教材内容为基础,突出环境道德教育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坚持实践原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贴近生活的原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重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35-36页
    5.2 教学设计第36-43页
    5.3 教师建议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转变传统思想,重视环境道德教育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树立教师模范,提高自身环境道德素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挖掘教材,整合环境道德教育资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建立有效的评价方法第44-45页
6 结论与展望第45-4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5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附录第48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GIS辅助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研究--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为例
下一篇: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网络主题研修工作坊建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