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自我救赎的意象》―大江健三郎论―翻译报告
致谢 | 第4-5页 |
要旨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页 |
日语原文 | 第9-35页 |
汉语译文 | 第35-51页 |
前言 | 第51页 |
1 翻译任务描述 | 第51-52页 |
1.1 翻译任务来源 | 第51-52页 |
1.2 翻译文本简述 | 第52页 |
1.3 翻译项目意义 | 第52页 |
2 翻译过程 | 第52-56页 |
2.1 译前准备 | 第52-54页 |
2.1.1 翻译工具的准备 | 第52-53页 |
2.1.2 翻译理论的准备 | 第53页 |
2.1.3 翻译策略的选择 | 第53-54页 |
2.1.4 翻译计划的制定 | 第54页 |
2.2 翻译初稿分析与修改 | 第54-55页 |
2.2.1 知识盲区造成的错误 | 第54页 |
2.2.2 原文理解方面的困难与错误 | 第54-55页 |
2.3 翻译二稿分析与修改 | 第55-56页 |
2.3.1 专业知识缺乏导致的错误 | 第55页 |
2.3.2 文化现象翻译的再思考与修改 | 第55页 |
2.3.3 原文译文文体与修辞方面的分析与修改 | 第55-56页 |
2.4 翻译终稿的分析与润色 | 第56页 |
3 翻译案例分析 | 第56-67页 |
3.1 增补翻译 | 第56-59页 |
3.2 转换翻译 | 第59-62页 |
3.3 直译和意译 | 第62-64页 |
3.4 句子的分拆、合并 | 第64-65页 |
3.5 对原文理解错误的翻译 | 第65-67页 |
4 翻译实践总结 | 第67-69页 |
4.1 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| 第67-68页 |
4.2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及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