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7-8页 |
二、相关文献综述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的方法 | 第9页 |
四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历史沿革与现状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三个阶段的历史发展简述 | 第10-12页 |
一、1904-1996:前“大纲”时期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简述 | 第10页 |
二、1996-2004:“大纲”时期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的方法与选择 | 第10-11页 |
三、2004-2016:“新课标”时期我国高中音乐课堂评价变化趋势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“新课标”时期高中音乐课堂价值取向的认识分析 | 第12-16页 |
一、明确音乐教育范式中“工具理性”的有限性 | 第12-13页 |
二、明确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向 | 第13-14页 |
三、明确高中音乐课堂素质教育理念建设的重要性。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思考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南京市三所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现状调查 | 第16-18页 |
一、调查的对象和方式 | 第16页 |
二、调查设计及调查数据回收整理情况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现行高中音乐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思考 | 第18-22页 |
一、高中音乐课堂知识本位评价标准的固定 | 第18-20页 |
二、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非对话关系存在 | 第20-21页 |
三、对学生主体学习评价意识淡薄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对话视域下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的建构 | 第22-30页 |
第一节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建构的哲学基础 | 第22-25页 |
一、“我与你”关系思考 | 第22-23页 |
二、对话即视域融合 | 第23-24页 |
三、对话需要“理想语境”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理念的扩展 | 第25-27页 |
一、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理念中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 | 第25-26页 |
二、高中音乐课堂评价理念中本土民族音乐的继承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高中音乐课堂评价课例实录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一、《阳关三叠》课例介绍 | 第27页 |
二、课堂实录 | 第27-29页 |
三、笔者自评与教师评价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对话视域下高中音乐课堂的学生主体性评价思考 | 第30-34页 |
第一节 高中音乐课堂学生主体性行为的引导 | 第30-31页 |
一、开展学生自评、生生互评 | 第30页 |
二、重视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实践形态 | 第30页 |
三、音乐课堂情境教学的适度发展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高中音乐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 | 第31-34页 |
一、高中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确立 | 第31-32页 |
二、辩证看待原有音乐课堂评价合理性 | 第32页 |
三、强调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