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(三)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(四) 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五) 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一、民国时期音乐教育概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基础音乐教育 | 第14-15页 |
(二)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关的专业音乐教育 | 第15-18页 |
二、民国前后各阶段影响民国音乐教育的因素分析 | 第18-24页 |
(一)鸦片战争前——西方音乐影响的萌芽期 | 第18-19页 |
(二)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期间——“西方体验”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(三)辛亥革命以后——中西方音乐思潮的碰撞 | 第21-24页 |
三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 | 第24-31页 |
(一)音乐教育家的精诚奉献 | 第24-29页 |
1.萧友梅——最早的原创歌曲教材编纂者 | 第24-26页 |
2.黄自——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创始人 | 第26-27页 |
3.应尚能——中小学乐理与视唱教学的领军人物 | 第27-28页 |
4.韦瀚章——中小学学校歌曲的重要词作者 | 第28-29页 |
(二)相关中小学音乐教材及其特色 | 第29-31页 |
1.《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》 | 第29-30页 |
2.《新学制唱歌教科书》 | 第30-31页 |
四、民国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| 第31-36页 |
(一)朴素教学的意义 | 第31-33页 |
(二)五线谱实际运用的重要意义 | 第33-34页 |
(三)歌曲的美育意义 | 第34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39-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