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离异单亲家庭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同伴关系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3.1 同伴关系的概念及其测量 | 第15-16页 |
1.3.2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| 第16-17页 |
1.4 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的关系 | 第17-20页 |
1.4.1 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1.4.2 同伴关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1.5 同伴关系的干预 | 第20-21页 |
1.6 箱庭疗法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可行性 | 第21-23页 |
1.6.1 箱庭疗法简介 | 第21-22页 |
1.6.2 箱庭疗法干预儿童同伴关系的可行性 | 第22-23页 |
1.7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同伴关系的可行性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结构 | 第25-29页 |
2.1 问题提出 | 第25-27页 |
2.1.1 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与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2.1.2 社交焦虑个体对社交场景的注意偏向 | 第26页 |
2.1.3 箱庭疗法对同伴关系的干预 | 第26-27页 |
2.2 研究结构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单亲家庭儿童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的关系 | 第29-35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29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.1 被试 | 第29页 |
3.2.2 工具 | 第29-30页 |
3.2.3 数据分析 | 第30页 |
3.3 结果 | 第30-33页 |
3.3.1 单亲儿童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和同伴关系的特点 | 第30页 |
3.3.2 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和同伴关系三者的相关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.3 自我概念和社交焦虑对同伴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31页 |
3.3.4 社交焦虑在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 | 第31-33页 |
3.4 讨论 | 第33-35页 |
3.4.1 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和同伴关系三者的关系 | 第33页 |
3.4.2 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同伴关系基本特点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单亲家庭儿童对社交场景和非社交场景图片的眼动加工特点 | 第35-43页 |
4.1 研究目的 | 第35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35-37页 |
4.2.1 被试 | 第35-36页 |
4.2.2 仪器 | 第36页 |
4.2.3 材料 | 第36页 |
4.2.4 研究设计 | 第36页 |
4.2.5 程序 | 第36-37页 |
4.2.6 兴趣区 | 第37页 |
4.2.7 分析指标 | 第37页 |
4.3 结果 | 第37-39页 |
4.3.1 全屏观看时间 | 第37页 |
4.3.2 被试观看图片的觉察时间 | 第37-38页 |
4.3.3 被试对图片的加工 | 第38-39页 |
4.4 讨论 | 第39-43页 |
4.4.1 社交焦虑水平影响儿童对场景的加工 | 第39-40页 |
4.4.2 单亲儿童在两种场景下的眼动加工特点 | 第40-43页 |
第5章 团体箱庭干预单亲家庭儿童同伴关系的效果 | 第43-59页 |
5.1 研究目的 | 第43页 |
5.2 研究方法 | 第43-45页 |
5.2.1 被试 | 第43页 |
5.2.2 工具 | 第43-44页 |
5.2.3 实验设计 | 第44页 |
5.2.4 团体箱庭程序 | 第44页 |
5.2.5 团体辅导程序及课程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2.6 数据分析 | 第45页 |
5.3 结果分析 | 第45-48页 |
5.3.1 干预前箱庭实验组、团辅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性比较 | 第45-46页 |
5.3.2 团体干预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同伴关系的效果 | 第46-48页 |
5.4 箱庭作品变化过程举例 | 第48-54页 |
5.4.1 团体成员简介 | 第48页 |
5.4.2 团体箱庭制作的阶段划分 | 第48-52页 |
5.4.3 团体箱庭主题的变化 | 第52页 |
5.4.4 团体箱庭中成员自我像的变化 | 第52-54页 |
5.5 讨论 | 第54-59页 |
5.5.1 团体箱庭改善单亲儿童同伴关系的有效性 | 第54-55页 |
5.5.2 团体箱庭有效干预同伴关系的机制 | 第55-59页 |
5.5.2.1 团体箱庭提高对自我的认知 | 第55-56页 |
5.5.2.2 团体箱庭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情绪 | 第56页 |
5.5.2.3 团体箱庭激发心理动力 | 第56-57页 |
5.5.2.4 团体箱庭提高儿童社交能力 | 第57-59页 |
第6章 总讨论 | 第59-61页 |
6.1 自我概念、社交焦虑和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| 第59页 |
6.2 团体箱庭干预单亲儿童同伴关系的效果 | 第59-60页 |
6.3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| 第60-61页 |
第7章 总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3页 |
附录 1:人口学资料 | 第69-70页 |
附录 2:Piers-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(简称PHCSS) | 第70-71页 |
附录 3:儿童社交焦虑量表(SASC)(部分条目举例) | 第71-72页 |
附录 4:同伴关系测量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75页 |